正在加载中

2025H1新食品原料法规汇总 | “技术创新”驱动新食品原料破局发展

2025-07-14 12:50 来源:植提桥 作者:Lisa
概要2025年上半年新食品原料批准12个、受理34个。

  2025年上半年(H1),国内新食品原料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图片

2008-2025H1获批新食品原料统计

制图:植提桥

  国家卫健委批准了12种新食品原料上市,半年获批数量等同于2024年全年。同时,还有34种新食品原料申报受理,涵盖了植物提取物、海洋生物提取物、微生物及发酵产物等多个类别,为食品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批准和受理数量均大幅增加,显示出食品行业对新原料的需求和关注热情。

  01、批准的12种新食品原料

  以下是2025年上半年批准的12种新食品原料的信息:

  2025上半年新食品原料的批准12个

图片

  这些新食品原料特点和潜在价值:

  甜叶菊多酚来自甜叶菊,提取中保留甜菊糖苷的同时,巧妙地分离出富含绿原酸等活性成分的甜叶菊多酚。绿原酸类化合物,赋予了甜叶菊多酚独特的健康价值。它是一种低能量营养成分,不仅为食品增添微妙的风味层次,还符合当下消费者对低热量、高营养食品的追求。

  马基莓花色苷以马基莓果实为原料,其果实主要分布于智利和阿根廷,长期被当地人食用,提取物花色苷含量高达35% 以上,提取物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远超浆果。

  马基莓花色苷不仅赋予食品和饮料鲜艳的色泽,还有抵御自由基的能力,是高端功能性食品和美容饮品的理想原料。

  小麦极性脂质由小麦粉经特定工艺提取,以双半乳糖甘油二酯等糖脂类物质为主(≥40g/100g),还含有生育酚和甾醇等活性成分。

  双半乳糖甘油二酯对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至关重要,而生育酚和甾醇同样有很多健康益处。小麦极性脂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如在乳制品中改善质地和稳定性,或在保健食品中作为功能性成分等。

  D-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小麦等多种植物中的六碳酮糖,结构稳定,其热量仅为蔗糖的10%,甜度却可达蔗糖的 70%,D - 阿洛酮糖在烘焙、饮料等食品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是一种有竞争力的代糖原料。

  此次同时批准了生物合成法和酶制剂法2种生产工艺,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在整体上扩大D - 阿洛酮糖的产业产能,满足市场对这种代糖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透明质酸钠(提取法)一般从鸡冠等原料中提取。它是一种天然多糖,有保湿性能,能吸收并锁住大量水分。在功能性饮料、美容食品等产品中有市场机会。

  总之,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化、天然化食品的需求持续攀升,这些新食品原料在食品及饮料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

  02、2025H1新食品原料的受理名单

  以下是2025年上半年受理的34种新食品原料:

  2025上半年新食品原料的受理34个

图片

  受理新食品原料的特点:

  2025年上半年,新食品原料的受理名单中涵盖了多种有特性的物质,这些原料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植物提取物类,技术赋能的天然活性成分提取

  该类原料目前还是新食品原料里的主力军,显著的趋势就是具有技术创新加持。如来源于植物组织或组织培养技术,或者通过特定工艺提取得到天然活性成分。

  例如,植物甾醇在谷类豆类中天然存在,褐藻寡糖取自深海褐藻,青钱柳叶提取物来自道地植物,藤茶多酚源自药食同源的藤茶,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则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复刻天然成分。

  这类原料遵循植物生长特性,原料天然安全,且富含甾醇、多糖、黄酮等天然营养成分,能从源头保证了食材的自然本真与营养价值。

  海洋生物提取物类,保持海洋生物原生营养结构

  此类原料源自海洋生物,经过加工提取得到有特殊营养价值的成分。

  如从南极磷虾、深海小球藻到远洋金枪鱼,依托海洋营养原料,采用物理提取等温和工艺,保持海洋生物原生营养结构,蕴含DHA、EPA、多肽等成分,充分挖掘海洋资源赋予的天然营养素。

  微生物及发酵产物类,技术驱动不断“创新产品”

  》这类原料与微生物及其发酵过程相关,包含益生菌或其发酵产生的物质。

  源自天然微生物菌种,通过纯发酵工艺孕育营养精华。如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 、威尼斯镰刀菌、纳豆芽孢杆菌 VB205 、唾液链球菌 K12 与 M18 菌株等,发酵过程遵循微生物自然代谢规律,产物具有天然生物活性,且富含的蛋白、维生素及益生元等营养,既传承了发酵食品的安全属性,又通过现代技术提升了营养密度。

  》这是一些特殊原料,源自自然生态中的多元生命体。

  如丝素蛋白、β-乳球蛋白等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产生,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使其合成具有特定功能或改良特性的蛋白,这是未来趋势。

  氨基酸及衍生物类,潜力营养素

  原料围绕氨基酸及其经过化学修饰或衍生化后的物质开发而来。

  如通过酶法合成L-麦角硫因、L-茶氨酸、N-乙酰神经氨酸、L-α-甘油磷脂酰胆碱等;牛磺胆酸类复合物则从动物胆汁中通过物理提纯获得。

  此类原料多采用生物转化工艺,其分子结构与自然界氨基酸代谢路径同源,富含氨基酸、多酚、磷脂等营养物质,通过技术延续食材供应。

  小结: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食品原料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天然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新食品原料的种类和数量将会不断增加,为食品行业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附表1 2025H1征求意见的新食品原料名单:

图片

  附表2 2025年H1新食品原料终止审查情况(6个)

图片

制图:植提桥

围观点赞

2025H1新食品原料法规汇总 | “技术创新”驱动新食品原料破局发展
2025年上半年新食品原料批准12个、受理34个。
长按图片下载保存 或 分享朋友圈/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