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文标签就自己贴
2015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商家为了避开这一规定,都把中文标签用不干胶粘在包装上。
这种做法符合规定吗?
自2014年4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质监总局关于加强进口幼儿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第五条可以看到,进口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否则,一律按不合格产品做退货或销毁处理。奶粉应该是把中文印到小的包装上去,而不是用不干胶粘上去,因为这种做法谁都可以做,就会导致奶粉来源不清,也增加了假货进入市场的风险。
当记者来到东营街头大大小小的母婴用品店里时,看到,几乎每家店里都会同时售卖纯外文的和有中文贴标的两种进口奶粉。两者的区别就是贴中文标的会比纯外文的贵几十到一百块钱。而店内工作人员表示,中文标贴会和商品一起发过来,到货后店员自己贴上。记者又走访了位于东营万达广场二楼的一家全球购商店。这里售卖的奶粉分为后期自己加贴中文标的,也有纯英文版的,同时也有罐体印刷了中文标识的正规进口奶粉。
虽然知道贴标和无中文标识的销售有悖于国家法规,但店员还是极力推荐记者买这种无中文标识的进口奶粉。随后,记者又去了几家大型商超,结果也都大致相同。有的店甚至因此被查处过,但是现在依然在售卖这些不合规定的奶粉。
官方给出的回答
有明文规定商家却拒不执行,如此普遍的违规现象,监管部门就不管吗?记者拨通了东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 很多食品基本上都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是总不能只要卖这类产品就都给查封扣押了。一般要求是必须得印上,这个产品在入关之前标签标识就要弄好,进口之后再贴标签,这个是不允许的。后食药监局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记者真买到了贴标或者干脆无中文标识的进口奶粉,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尽量不要食用,至于投诉会不会被受理,这事得另说。
我们再将视线转移到近日一项关于洋奶粉的调查,共抽查了19款网络热销的洋奶粉,但不合格率达到42.1%。中国对进口奶粉制定了严格的国家标准,但严格的国家标准并不意味着会被严格的落实和监管,严国家标准难道存在着执行漏洞?这才是我们担忧的根本所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