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C端乳品市场陷入增长瓶颈与同质化红海,蒙牛、伊利、君乐宝等巨头悄然调转枪口,扎堆涌入被进口品牌长期主导的B端战场。千亿级餐饮供应链市场成为新角斗场,国产替代浪潮在政策、成本与技术突破的合力下迅猛推进。这场巨头间的较量,远非简单规模之争,更是一场定制化能力与供应链效率的终极考验。
01
从C端红海到B端蓝海
巨头的战略大迁徙
中国乳制品行业正经历深刻转型——从粗放式规模扩张转向以技术、差异化和价值链延伸为核心的"价值提升"。消费端(C端)市场早已饱和,价格战与营销战不断压缩利润空间。与此同时,咖啡、茶饮、烘焙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为餐饮供应链(B端)乳品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艾瑞咨询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现制奶咖销量达33亿杯,增速高达37.5%,预计2025年将突破50亿杯;烘焙市场规模2024年已超6100亿元。华安证券测算,仅咖啡赛道2025年就将为乳业带来265亿元增量。这片千亿蓝海,成为乳业巨头寻求新增长极的必争之地。
02
国产替代加速:成本、政策
与技术的三重东风
B端高端乳制品曾长期被恒天然、安佳等国际品牌垄断,国产化率不足30%。如今局面正被颠覆:国内生鲜乳价格持续低位运行,2025年7月主产省份均价仅3.04元/公斤,同比降6.5%,显著低于进口产品叠加运费、关税后的综合成本。
同时,反倾销政策有效遏制国外低价乳制品冲击,提升国内乳企竞争地位。更关键的是技术突破——头部乳企在奶酪、黄油、稀奶油等深加工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君乐宝董事长魏立华指出,虽然进口仍占70-80%份额,但国产供应链更短、响应更快、定制能力更强的优势正快速释放价值,B端乳品国产化已进入关键窗口期。
03
巨头卡位战:差异化
路径与重兵布局
乳业巨头在B端战场展现出迥异的战略侧重:蒙牛以"蒙牛专业乳品"品牌深入餐饮全场景,精炼出纯牛奶、稀奶油、厚乳奶基底三大核心SKU,与头部连锁品牌深度绑定;伊利打造"伊利索非蜜斯"专业品牌,升级上海应用创新中心强化多场景定制方案,并借力京东B2B平台拓宽渠道;
君乐宝则聚焦高附加值领域,2025年联手法国颂味佳推出高端稀奶油,与蜜雪冰城合资建牧场,同新茶饮头部品牌深化供应链合作,走高端差异化路线。三大巨头通过专业品牌建设、场景化产品开发及战略合作,构筑B端竞争护城河。
04
蓝海下的暗礁:专业、定制
与供应链的终极考验
B端市场并非坦途,其竞争逻辑与C端截然不同。专业门槛高企:咖啡对奶脂含量、烘焙对黄油熔点的严苛要求,倒逼乳企必须具备扎实研发与品控根基;定制化成生死线——餐饮品牌为打造差异化,对"独家配方"需求迫切,要求乳企具备从风味到包装的深度共创能力;供应链更是命脉所系,连锁餐饮对断供"零容忍",乳企需构建高效稳定的全链路体系,任何环节延迟都可能引发客户流失。此外,技术、规模、品牌构筑的行业壁垒,以及潜在的价格战风险,都在警示入局者:千亿蓝海之下,唯有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玩家,方能穿越暗礁驶向彼岸。
巨头逐鹿的B端战场,既是国产乳业价值链跃升的关键一役,也是行业格局重塑的无声硝烟。当蒙牛们躬身入局,伊利们重兵布阵,这场围绕专业深度与响应速度的较量,或将重新定义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未来版图。谁将真正啃下这块"硬骨头"?市场正屏息以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