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药食同源市场呈现显著增长态势——2024年Q1市场规模达122.54亿元,同比增长31.54%,预计2030年将突破2169亿元。除成人营养滋补领域外,该理念在儿童营养健康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85后90后父母对儿童健康产品的关注度持续提升,65.4%父母愿意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而支付溢价。在小红书社交平台上,“儿童健康”的话题浏览量高达4.7亿。伴随着讨论度的提升,“药食同源+儿童健康”赛道将迎来新的市场增长机遇。
01.
独特优势引领“药食同源+儿童健康”迈入千亿快车道
儿童指的是18岁以下人群,大致分为婴儿、幼儿、青少年等阶段。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母婴相关消费规模稳步攀升,其中,细分的婴幼儿保健品行业在2023年市场规模就已跃升至314.5亿元,预测2025年至2031年将保持约8%到10%年均复合增长。
▲图源:智研咨询
阿里健康白皮书也显示,2024年未成年人保健营养品消费额近600亿元,增速超过成人营养品。同时,80%的家长愿意为“天然”标签的儿童健康产品支付约30%的溢价。作为完美契合“天然调养”理念需求的药食同源产品,足以见得其发展潜力。
与其他药品、功能性食品相比,药食同源儿童健康食品具备以下独特优势,也由此驱动其近年来的市场爆发:
首先,其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无副作用。药食同源成分均来自于国家规定的药食名录当中,同时兼具健康调理功能与一般食物身份。因为属于纯天然无激素的产品,均取材于天然生成的药材,以温和的方式来调理儿童身体,往往不含有抗生素,不易对孩童脆弱的身体造成不良危害。
其次,药食同源产品源自古老中医,理论积累深厚。我国传统中医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因此,药食同源产品在调理身体时往往是治本的,能够真正实现通过调理儿童身体的各个部分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增强整体体质。
最后,药食同源的营养食品取自天然,往往口味更好,易受到儿童喜爱。与市场上一般源自化学提纯、儿童难以服用的西药相比,药食同源产品的原料本就是日常食物,往往保留了原材料的天然味道,具有果味等口味的产品更好入口,被儿童接受。
面向低年龄儿童的药食同源产品,正凭借其独特的属性优势、借着我国政策大局的完善支持、父母消费者的认知理念完善,开拓出愈来愈广阔的市场前景。
02.
解锁儿童经济新蓝海:三大成长需求释放巨大市场红利
当前,家长较为关注的儿童健康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维护消化健康、提升免疫力和促进发育成长。
01 维护消化健康
人体当中,约99%的营养要靠肠道吸收,80%的毒素和代谢废物也要靠肠道排出;而据统计,我国儿童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达22.7%,许多患儿都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儿童拥有健康的肠道环境,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调节免疫。此外,儿童因其生理病理的特殊性,使得中医食疗药膳对小儿脾胃的调理尤为重要。
数据显示,家长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胃肠疾病问题的关注度高达70%。高关注度催生高市场需求,在儿童健康食品的全线之中,脾胃养护等消化健康产品线占比高达32%。参考《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药膳干预小儿脾虚质》中所述,除了熟知的山楂、陈皮、酸枣仁等,常用于改善小儿脾虚的药膳中的食药物质还有黄芪、茯苓、白术、党参、山药、芡实、白豆蔻、莲子、大枣、粳米、生姜、薏苡仁等等二十余种。
此外,山药芡实小米饮、山楂糕等也是当前市场常见的基于传统方剂的小儿消化帮助食品,深受家长儿童青睐。如主打“食养零食”的品牌小鹿蓝蓝将山楂创新为“山楂棒”棒棒糖,在保留酸甜口感的同时帮助儿童消化,市场单月销量超50万件。
02 提升免疫力
低龄时期,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处于逐步发育完善的阶段,往往难以抵御外界诸多病菌的侵袭。尤其在人员密集场所,儿童极易受到感冒、咳嗽等常见疾病的困扰。因此,如何筑牢儿童免疫屏障,是家长关注的焦点。根据中童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免疫力产品在母婴门店营养品的占比连年攀升,折射出儿童免疫力市场的增长空间。
▲图源:中童研究院
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儿童免疫健康产品在母婴家庭中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在受访家庭中占比达83.6%。为减轻儿童用药负担,减少药物摄入,众多家长开始关注药食同源调理方式。其中,以灵芝、黄芪、党参、茯苓、麦芽、红枣、甘草等成分配伍的、具有扶助正气功效的药食同源类产品,正受到该细分育儿需求群体的青睐。
03 促进生长发育
在当代社会,家长对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尤其是身高发育指标,普遍给予高度关注。对于身高发育迟缓的儿童,传统干预方式多采用饮食调整、运动干预及睡眠管理等方法促进身高增长,或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生长激素治疗等医疗干预手段。随着对生长激素治疗的认知趋于理性,更多家长倾向于寻求安全性更高、副作用风险更低的方案来保障儿童的生长发育。在此背景下,体现中医药学理念的药食同源方法,因其天然特性和健康属性,正日益成为理想的干预选择。
数据显示,我国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为4.8%,矮小症患儿数量约为700万。与此同时,家长群体对子女身高的关注比例高达78%。在此背景下,以儿童长高奶粉为代表的主流营养干预产品市场发展迅速。此类产品配方常添加经科学提取的药食同源物质,如鸡内金、党参、百合、益智仁、白扁豆、麦芽、茯苓、山药等。其中,融合了党参、百合、益智仁、茯苓等多种具有补益功效中药成分的配方成长奶粉,凭借良好的市场渗透率,带动了相关营养乳制品品类的增长,并日益成为家长进行身高干预时的优先选择。
在“药食同源+儿童健康”产品市场赛道中,核心消费人群定位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父母。根据《新世代市场洞察》调研数据,产品成分是近八成(79.1%)父母群体的首要购买考量因素,其中,天然有机、安全可靠的属性最具吸引力。此外,产品口碑(占消费者关注的68.8%)是另一关键决策依据,消费者高度关注并信赖产品实际效果及相关测评结果。同时,正品保障与品牌知名度亦是驱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图源:新世代市场洞察
03.
以“食”养“童”:药食同源如何破局儿童健康市场?
综合研判“药食同源+儿童健康”赛道的广阔市场前景,立足当前行业格局,其未来发展路径与创新方向亟待厘清——如何通过差异化破局深度契合消费需求、抢占市场先机,已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命题。
01 开发新成分
挖掘高潜力药食同源原料,是当前儿童健康产品创新的首要任务。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成分安全性与功效可靠性是家长的首要关切。因此,亟需在现行法规名录框架内,持续发掘适用于儿童的新型药食同源原料(如特定功能性植物、食材等),为产品研发拓展空间。研究应立足核心诉求,深入探索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智力与体格发育、调节儿童消化功能等独特功效的原料,为未来产品创新注入持续动力。
02 技术赋能产品升级
在技术方面,企业必须持续优化提取与加工工艺的核心环节,其核心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中的活性成分,并同步提升最终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 例如,优先采用先进的低温萃取(如超临界流体萃取、低温真空浓缩等)替代传统高温工艺,避免蛋白质变性、维生素降解、挥发性成分逸失等不良影响,从而显著保全热敏性有效物质的原始构象与生物活性。或者引入微波辅助提取和超声辅助提取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加速目标成分的溶出速率,促进胞内物质的释放与扩散,有效提升提取效率。
03 探索新型剂型
新剂型的探索与开发,是精准匹配并引领“药食同源+儿童健康”市场需求的核心创新方向。当前市场已不满足于传统剂型(如胶囊、粉剂、片剂),产品形态正加速向多元化、便捷化和愉悦化方向演进。即食型产品、零食化形态(如软糖、果冻)以及功能性饮料等,因其显著的便利性和适口性,正成为极具潜力的增长点。《2024儿童膳食习惯及儿童保健品态度洞察报告》显示,在儿童健康与营养产品领域,液态制剂(如口服液、滴剂)和软糖类剂型是家长最为偏好的形态。这类产品有效解决了传统剂型可能存在的吞咽困难、口感不佳等问题,大大提升了儿童服用的依从性,也契合了便捷食用与口味需求的双重诉求。
▲图源:母婴行业观察
04.
总结
当前,育儿理念的转型升级正深刻驱动相关行业发展。随着Z世代(以90后家长为代表)成为儿童健康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传统的粗放型育儿模式正加速向科学化、精细化、精致化方向演进。这一转变,为“药食同源”理念在儿童健康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显著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展现出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巨大潜力。
在儿童营养细分市场,竞争格局正经历从“基础营养补充与预防”向“功能精细化与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战略性转变。未来引领市场发展的关键,将在于开发能够精准匹配细分需求、提供更佳适口性与便捷剂型,并确保配方安全、低敏且功效明确的产品。
* 参考内容:
[1]《2025母婴童行业深度报》
[2]《2025全球儿童有机配方营养品趋势白皮书》
[3]《2024儿童膳食习惯及儿童保健品态度洞察报告》
[4]余莹,王志坚,何进伟.中医食疗药膳在儿童脾胃调理中的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20.
[5]《2024全龄儿童健康成长新趋势白皮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