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设备和电子产品使用的增多、人口老龄化和寿命的延长等,视力模糊、近视、眼疲劳、年龄相关性眼病等引发的视力障碍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健康问题。我国盲的患病率约为0.5-0.6%,低视力患病率约1.5-2%。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达52.7%。
大量科学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养对于视力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作为视网膜黄斑的组成成分,在视觉功能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建议我国成人叶黄素改善视觉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特定建议值(SPL)为10mg/d。为更好地为视觉健康相关行业与市场教育提供科学事实依据,推动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相关研发创新和科学应用,更科学全面地为国民视觉健康意识提供科学理论和实践指导,2024年9月,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牵头撰写了《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与视觉健康》(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探讨了视觉健康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关于叶黄素与玉米黄质在视觉健康上的5大重要价值。
报告主要内容
1.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于视网膜抵御蓝光伤害缺一不可
蓝光是可见光中对视网膜损伤力最大的光波,其暴露的累积可能造成视力模糊、视觉疲劳、视网膜损伤、视力下降和与年龄相关的眼部疾病等短期和长期影响。
《白皮书》指出,视网膜黄斑区的重要营养元素——叶黄素与玉米黄质拥有抵御蓝光伤害的能力,叶黄素吸收短波蓝光,玉米黄质吸收长波蓝光,它们也是仅有的两种可以通过膳食摄取后到达视网膜的类胡萝卜素,这两者占据了人类眼部类胡萝卜素总量的80%-90%[1],同时也是大脑中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组成成分 ,二者缺一不可。人体不能自行合成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必须从食物(含母乳)或其它相关来源如膳食补充剂中获得。
2. 油炸等高温烹饪方式会降低和破环食物中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含量及活性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中建议我国成人叶黄素改善视觉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特定建议值为10mg/d。欧盟批准玉米黄质为新资源食品,允许作为食品补充剂成分,推荐食用量为 2 mg/天。
《白皮书》指出我国成年人群叶黄素摄入主要来源为菠菜、韭菜和西兰花等蔬菜以及鸡蛋等,不同个体之间的摄入量差异也较大。煎炸、烘烤等高温烹饪方式,都容易降低叶黄素与玉米黄质的含量与活性,易造成两种物质在饮食摄取中的流失。因此,日常建议摄入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并采用合理的烹饪方法,如有必要可通过强化叶黄素食品和/或膳食补充剂的方式提高叶黄素的摄入量。
3. 儿童连续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90天可显著缓解视疲劳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儿童群体视觉和认知功能发育的作用,已有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初步验证。《白皮书》引用了一项对于儿童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对5-12岁儿童视觉和认知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中,每日补充10mg叶黄素和2mg玉米黄质,干预6个月后,MPOD显著增加和视疲劳症状缓解“。
4. 成人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2-3个月以上可改善视觉功能表现
《白皮书》指出:“Wilson 等2021年汇总了 46 项健康成人通过膳食和补充剂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一步评估了其对提高 MPOD 水平的有效剂量,研究发现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干预总量达 10 mg/d 持续三个月及以上时可显著提升 MPOD”。MPOD为黄斑色素光学密度的英文缩写,反映了黄斑色素水平,MPOD越高意味着更好的蓝光过滤能力和更强的抗氧化保护。
5. 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可降低由年龄增长带来的黄斑变性和白内障风险
随着年龄增长而可能带来的视觉健康问题,已是全球不得不面对的视觉健康与公共卫生问题。由美国国家卫生院的国家眼科研究所在全美82个医学中心开展的长期、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患中度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受试人群4203人,评估持续补充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等营养素5年,对预防和延缓AMD发展进展的作用。此研究也是广为人知的AREDS2研究,也是截至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针对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临床研究。
《白皮书》在系统的介绍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摄入来源、理化性质、生理代谢与功能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梳理了其与视觉功能相关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可以为全生命周期维持眼部健康提供循证基础和指导,为公共卫生和法规管理提供支持,并促进相关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全民健康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1] Mares J. Lutein and Zeaxanthin Isomers in Eye Health and Disease. Annu Rev Nutr. 2016.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