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一则关于“5种进口畅销奶瓶可能致”的消息被各大媒体转载曝光后,一下就牵动了无数妈妈们敏感的神经,并一度成为妈妈们讨论的热点,奶瓶等幼儿喂养用品牵涉的“质量门”开始被大众推开。当时曝光的新安怡、布朗博士、倍得适、Evenflo和嘉宝等5个品牌一下子就被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双酚A”作为热点关键词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报导的文章中,当时的专家声称此类奶瓶持续加热后会有化学物质双酚A析出,而双酚A属可能致物质,也可能导致肥胖、过度活跃、免疫系统失调、儿童性早熟等。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终于也坐不住了,前不久又“旧案重提”,对外宣布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瓶中,所含有的双酚A或许存在安全隐患,并将投入3000万美元用于开展动物和人体试验,在未来的18个月到2年之内就双酚A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奶瓶可能会析出“双酚A”,而“双酚A”对宝宝们又有怎样的毒害作用呢?妈妈们要如何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为宝宝的健康安全护航呢?
妈妈疑问:究竟什么是“双酚A”? 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www.epoxy-e.cn)专家介绍,双酚A(Bisphenol,简称BP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PC)塑化产品,添加双酚A可以使塑料产品具有无色透明、耐用、轻巧和突出的防冲击性等特性,目前有部分婴儿奶瓶、儿童玩具添加了双酚A。
双酚A类似雌激素是一种环境荷尔蒙,2007年美国有38名科学家在生殖毒物学网站中指称,塑胶制品中析出的双酚A,可能导致人类生殖道器官病变,婴儿和胚胎尤其可能受到危害。对人体有害或证据不足?部分研究发现双酚A对动物产生有害作用,但美国的卫生官员仍然认为,目前尚没有证据足以表明双酚A对人体有危害。
美国FDA副局长约翰•沙夫斯泰因博士(Joshua Sharfstein),在前不久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我们认为它是不安全的,我们将加强对它的监管。”其实在美国双酚A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激烈争论,代表制造和使用双酚A公司的美国化学理事会(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发表声明说,双酚A是安全的,同时赞扬卫生部门认定没有证据表明它对人体有危害,但也表示我们感到失望,卫生部门提出的建议可能会让消费者有所担心,并且这些建议不是很合理。聚碳酸酯(PC)塑料在婴儿奶瓶等商品的制造中非常有用,因为它具有耐用、轻巧和防摔等特性,如果没有双酚A奶瓶就无法具备这些特性。
除用于制造硬塑料外,它还用于制造食品袋和饮料瓶。而且补牙和修牙时用作臼齿咀嚼面的加封层中也含有这种成分,其中还包括用来防止儿童龋齿的一些加封层。目前双酚A仍被广泛使用。如何识别“双酚A”奶瓶? 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www.epoxy-e.cn)专家介绍,尽管FDA的研究报告还没有出来,“双酚A”安全与否也未能说清。但是,中国有句古话叫防范于未然,宝宝的健康问题可不能在或有或无的危险中徘徊犹豫。
细心的妈妈们很容易就发现,平时我们经常饮用后的矿泉水瓶,只要将它翻转倒置,可以在瓶子的底部发现一个三角形符号,三角形里面有“1”的数字,这个编号就代表了一种塑料容器,“1”就是代表矿泉水瓶的制作原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这个与我们平时使用身份证的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双酚A”密切相连的聚碳酸酯塑料(PC),就是“7号”塑料瓶。所以妈妈们只要将宝宝的奶瓶翻转倒置,仔细观察底部的数字,您就可以轻松辨别宝宝目前使用的奶瓶,是否是可能会暴露双酚A的“7号”聚碳酸酯(PC)塑化产品。
如果您的宝宝目前在使用的奶瓶正是“7号”聚碳酸酯(PC)塑化产品,请妈妈们也不要过分担心,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www.epoxy-e.cn)专家,教您可通过下列方法减少危害的发生:
1、使用时请勿加热;
2、尽量不用或少用烘碗机或洗碗机清洗容器;
3、避免容器在阳光下直射;次使用前请用小苏打粉(碳酸氢钠),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晾干,因为双酚A会在次使用与长期使用时释出较多;
4、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
5、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如果你仍担心塑料产品在高温下会带给人体伤害,那么建议好别用它装高温液体,改用陶瓷、钢杯、玻璃杯等其他材料的容器来盛装,这样不仅可减少对人体的伤害,还能因减少使用石油化学产品,让环境更加美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