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母婴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一边是出生率下降带来的人口红利消退,一边却是母婴市场规模逆势增长——2024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突破6.8万亿元,家庭育儿成本持续攀升。
在这样的现象背后,是新一代父母育儿观念的根本性转变:80后、90后成为新手父母主力军,他们主张科学精养、亲子平等,更关注产品的情感价值与功效。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已成为母婴内容消费的核心渠道。数据显示:50.2%的父母会在社交平台上获取母婴信息,2024年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BiliBili互动量TOP20000母婴内容总互动量达到17.69亿。
面对母婴赛道创作者扎堆、内容同质化严重,什么样的内容才能真正抓住用户?当用户的消费重心从单一产品购买,转向 “产品+情感价值” 的组合需求时,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内容才能打动用户。
基于以上问题,「克劳锐」对五大平台的母婴内容进行了深度观察,发布了《2025母婴社交媒体内容洞察》报告。

平台内容呈现“双导向”分化
2025年母婴内容在社交媒体最显著的特征,是呈现出鲜明的“双导向”分化:科学知识导向与情绪调动导向。同时「克劳锐」观察到,各平台的母婴内容各具特色,他们都呈现出哪些不同的特点?

小红书、微博走向科学知识导向。平台凭借图文内容优势,能让母婴知识更好的快速呈现,因此汇聚了大量专业化认证账号,持续产出高质量知识型图文笔记,让新生代父母开启了育儿的 “学霸模式”。
例如小红书平台上,有护士、医生等博主,还有以儿童为主角,记录家庭生活的内容。

大量的图文笔记内容从多元化的视角聚焦科学喂养、科学育儿,再结合育儿痛点,讲解细致,引发用户主动互动。同时高质量的内容和强实用性也带动了高传播度。
微博则以“专业+实用+权威”引领精细化育儿理念传播。医疗专家、育儿专家、教育专家等构成优质内容矩阵,用热点话题激活共鸣、带动内容快速传播。

例如@鲍秀兰诊室 账号有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认证的权威背书,内容涉及儿童常见病、儿童养护、医疗知识科普、营养知识科普、母婴实时医疗热点科普等,实用性强、讲述亲和易理解。

图片源自微博
抖音、快手、BiliBili凭借短视频优势和长视频特色聚焦情绪调动导向。这些平台上的母婴内容,以视频化的表达方式,精准匹配新生代父母的情感需求,更能引发共鸣。
例如新手妈妈常面临着产后抑郁、喂养困难等育儿焦虑,需要情感共鸣和同伴支持。而视频内容通过沉浸式呈现与互动场景,以情感连接为核心调动用户情绪,深受宝妈群体欢迎。
其中,抖音作为母婴短视频内容较集中的社交阵地,内容创作紧扣用户兴趣,聚焦真实生活场景、凸显主角个性特色、传递乐观育儿理念。这类短视频贯穿用户认知形成、种草到消费的全链路,实现情感共鸣与消费转化的高效衔接。

快手的短视频内容特色是生活化、接地气,粉丝和达人之间“老铁关系”纽带牢固,尤其萌娃日常类幽默搞笑生活极易激活大众情感共鸣。平台将内容与直播带货深度结合,通过有趣的短视频吸引粉丝关注,再引流至直播间完成转化闭环。

BiliBili则凭借长视频优势,产出高度真实的生活化内容,侧重情绪价值输出与产品使用价值强化。

例如UP主@杰斯Justin 的中美混血宝宝系列内容,通过文化冲突与育儿观念碰撞制造话题性,以真实生活场景传递愉悦感受,唤醒用户童年回忆,充分发挥长视频在内容深度与情感沉淀上的优势。
这种分化源于不同平台用户的核心需求差异:小红书用户追求“生活方式认同”,抖音用户需要“即时情绪满足”,快手用户看重“信任关系建立”,BiliBili用户偏好“深度内容消费”。
随着各平台的创作者数量增加,带来了更多的母婴内容,主题也更加多元化,平台内容的差异化进一步影响着用户及创作者的育儿理念,从而带动了内容的正向循环。

母婴创作者“大家庭”不断扩容
平台内容生态的差异化已经形成,当我们深入到创作者层面,会发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母婴内容的创作者正在经历多元化扩张,从核心的父母群体向泛领域创作者延伸。

这种多元化的延伸,一方面能让母婴内容涵盖情感陪伴、专业知识、多元跨界等多类需求,满足不同用户看日常、学知识、找新鲜的需求。
例如@一只静猪猪 @恭喜爸爸 等以母亲、父亲、家庭成员为主体的创作者,他们的内容是亲子生活日常,主打娱乐化、情感化内容,满足大众“看娃解压”、“共鸣育儿”等需求,也是母婴内容最基础、最贴近生活的创作者群体。

图片源自抖音
还有一类知识类内容创作者,由专家、育儿师、医生、老师、机构组成,这类创作者凭借专业的身份和资质,发布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如疾病护理、养育技巧等具有指导性的母婴内容,填补了用户专业知识的缺口。

图片源自抖音
另一股跨界补充的力量是泛领域作者。像宝宝树这样的垂类媒体,负责传递行业动态、拓展用户育儿视野;一些跨领域创作者围绕“母婴+”生产内容,拓展内容范围,也有一些品牌借内容传播育儿理念、推广产品,实现品牌价值植入。
多元化延伸让母婴内容生态更丰富、立体,推动行业在情感共鸣、知识科普、商业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展,让母婴内容不再局限于家庭场景,而是连接专业、跨界、商业等更多元的领域。
把各方“能手”聚起来,才能给用户提供更全、更有意思的母婴内容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母婴内容深度与生活结合,那些生活中偶然发生的、有趣的小事情,成为内容分享、内容创作的核心主题。

特色内容涌现,创作者如何突围
根据克劳锐指数研究院数据,全网万粉以上创作者总量已达1493万,但增速放缓至5%,行业进入精耕细作时代。

差异化成为创作者突围的关键。那么,这些创作者究竟如何打造差异化内容,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克劳锐」研究发现,母婴内容涌现出现四类特色,且都围绕着给用户带来情绪价值发力。
特色一:场景化内容融入生活痛点,用“解决力”传递情绪价值
KOL聚焦育儿生活场景创作,以知识丰富的养娃指南精准解决家长痛点。在 “帮用户排忧解难” 中给予安心、靠谱的情绪支撑 。

例如@营养科CiCi 发布的内容中,围绕“买水果秘籍”“儿童安全知识”等聚焦食饮生活场景,通过育儿热点知识、产品成分介绍解决儿童养育痛点。

图片源自抖音
这类“指南性”内容,针对具体场景给出指导,让用户从“焦虑不知咋办”到“清晰知道咋做”,收获踏实感。
特色二:内容借势网络热点快速聚热,用“共鸣感”放大情绪价值
@是田点吖 的影视剧仿妆内容、@宁小雪 的五一出游内容互动量达到了10万+。热点自带流量,关键是与母婴场景巧妙结合,让用户在热点里找到育儿共鸣,收获参与感与归属感 ,而非生硬蹭热度。

当用户刷到和自己生活相关的热点内容,会因“被看见、被理解”产生情绪共鸣,更愿意互动。
特色三:情绪化内容用真实感激活情感认同
2025年,情绪/情感成为母婴内容创作的核心。@屁屁酱 的“给爸爸打电话就为了听铃声”展现小机灵鬼日常,用真实、有趣的生活片段,让观众收获愉快、放松的情绪满足。

这类内容凭高真实感、趣味性、强个性化,让用户从“看内容”到“代入情绪”,增加粉丝互动与粘性,把“看娃的治愈感”、“回忆童年的共鸣感”传递给观众。
特色四:创新视角内容,借“反差趣味”创造情绪价值
2025年以“德华带娃”为核心的母婴内容创新涌现,#德华带娃播放量达82.1亿次,#舅舅带娃播放量170亿次。

@是明奇阿 等创作者从“德华”(小姨/舅舅)第三方视角出发,用年轻人喜欢的叙事方式重构育儿生活记录。
「克劳锐」也曾发布过「又一位“德华”火了!」用反差感、网感内容制造欢乐,传递年轻人轻松带娃的生活态度,让观众收获解压、有趣的情绪体验 。

图片源自抖音
创作者通过差异化内容吸引了用户关注,但关注并不等于转化。所以在母婴这个高决策成本的领域,情绪价值成为驱动用户从“种草”到“拔草”的关键因素。

未来趋势,三大方向值得关注
基于对2025年1-8月母婴社交媒体内容的观察,我们也发现了母婴内容未来的发展趋势。
内容主题沿细分场景扩展,构建账号独特性。KOL内容创作将更加聚焦家庭生活、学习等细分场景,通过展现家庭生活乐趣、传递欢乐生活态度,满足用户对KOL生活的好奇心。

情绪价值成为链接粉丝、转化消费的关键因素。内容的情感价值不仅是唤醒消费者情绪、产生共鸣的重要方式,也是品牌和创作者通过内容链接用户、提升自身认知度的重要方式。

硬核知识引领科学内容创作潮流。育儿专家、医疗专家、教育机构专家满足了科学内容的需求,专业、权威认证的内容创作掀起科学化育儿内容消费与创作的潮流,引领专业内容的持续传播。

总的来看,母婴内容的多元趋势共同发力,推动内容主题不断丰富,实现了从生活场景到情绪共鸣,再到专业知识深耕。多元主题推动了母婴内容既贴近日常烟火,又包含情感温度与科学深度,持续拓宽行业边界。
这些趋势为创作者指出了差异化路径,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具价值、更有共鸣的内容体验,也将推动母婴内容生态向更丰富、更具生命力的方向生长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