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老年营养健康需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老年营养补充食品》(下称《标准草案》)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针对老年人群的首个营养补充食品强制性国标即将诞生。
01
「国家标尺」终结市场乱象
庶正康讯科学与法规中心负责人李芃表示,该标准于2016年立项之初为《老年饮食摄入功能障碍人群配方食品(暂定)》后来经过多次讨论修改为目前的《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呼应2024年提出的“银发经济”政策,将标准从解决老年人群吞咽困难问题升级定位为支持健康老龄化的全面营养基础。
《标准草案》将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定义为:“以乳类、乳蛋白制品、大豆、大豆蛋白制品中一种或以上为食物基质,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和(或)其他食品原料制成的适应老年人群营养补充需要的特殊膳食用食品。”
李芃表示,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的针对老年人群的营养补充食品分布在不同的标准中,如奶粉类大多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粉和调制乳粉》(GB 19644-2024);蛋白粉类主要参考GB 7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T 29602 《固体饮料》以及 GB 167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等,存在产品执行标准不一、原料以次充好、消费者认知混淆等问题。对此,《标准草案》对老年营养补充食品设定了严格的技术指标。例如,在原料选择上,规定优质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总质量的20%,并要求彻底消除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禁止使用氢化油脂。
图源:微信公共图库(AI配图)
此外,李芃认为《标准草案》算是给老年营养补充食品办了“身份证”。其在4.1规定了营养成分含量表示,并要求食品名称应标注“老年营养补充食品”。此外也有警示语方面的要求,如标签上应标注“本品不能代替正常膳食”,“本品添加多种微量营养素,与其他同类产品同时食用时应注意用量”。
02
「营养+」重构供给体系
《标准草案》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营养需求、我国老年人营养素摄入相关调查结果,规定了必需营养成分和可选择营养成分指标。
其中必需成分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 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钙、铁、锌;
可选择成分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K2、维生素B6、烟酸、泛酸、胆碱、生物素、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镁、硒、膳食纤维和叶黄素等。
据悉,《标准草案》营养成分范围值总体依据老年人30%~100% RNI设定最小值和最大值,其中脂溶性维生素最大值为RNI的90%;水溶性维生素按照40%~200% RNI设定最小值和最大值。对维生素D等营养素,依据其特性和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状况在上述原则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
李芃表示,除了必要添加的10种营养素外,《标准草案》也设置了“营养+”模块。允许企业根据细分市场需求选择性添加如EPA+DHA、叶黄素等可选性成分,营养素的添加量较现行的一些食品标准有显著的变化;此外,从定义上看也不排除增加“其他食品原料”,如益生菌、食药物质等,这对老年营养补充食品的差异化创新是非常有利的。
03
「银发经济」赛道加速爆发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意见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老年人的健康与养老需求还没有完全释放,供给侧处于起步阶段。我国专用于特定人群的营养健康食品种类较匮乏,尤其是严重缺乏老年特殊食品的产品体系,存在巨大的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包括《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等诸多文件,积极推动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发展,尤其强调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及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
该标准的落地,将有望提升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和技术门槛,推动老年营养补充食品行业向更加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可以预见,银发营养健康新需求会更多元更旺盛,其市场地位开始从边缘转向主流,营养健康产品相关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大有可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