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母婴设备渗透率已从2020年的5.3%跃升至2023年的18.7%,预计2025年达到27.6%。
消费者调研进一步指出,73.5%的家长愿为AI技术支付10%-20%溢价,高收入家庭(月收入≥3万元)的接受度更高达28.6%。
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AI技术在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以及情感化多个维度上的全面突破。
这些突破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更在悄然间重置母婴行业的财富密码。
1
个性化:“千婴千面”的定制方案
在这个“数据即资产、焦虑即市场”的时代,AI技术以其个性化服务,满足了新生代父母的多样化需求。
易观分析在《AI+母婴:儿童需求与行为洞察》报告中指出,分阶分龄的场景和工具不仅是满足新生代用户智育需求的关键,更是连接用户需求、引发其认知和认同的重要桥梁。
换言之,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已难以打动新一代父母,他们更青睐“千婴千面”的个性化服务。
2024年,伊利金领冠与华为音乐携手,通过AI技术与音乐创作的融合,推出了“超凡宝宝的第一支MV”活动。在基础模板与丰富特效的加持下,每个参与活动的家庭都能获得独一无二的宝宝MV,这一创新之举赢得了广泛好评。
而另一家奶粉品牌美素佳儿则利用火山引擎的AIGC(生产式人工智能)技术,让用户通过上传亲子照片,生成雨林、露营等主题的个性化海报或视频,巧妙地将品牌元素融入用户体验中,实现了品牌曝光与用户互动的双重目标。活动期间,AIGC特效视频播放量突破1.3亿次,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0.1倍;用户投稿量达9.8万次,超出行业均值2.2倍。
此外,母婴垂直领域的企业同样在积极探索AI个性化服务。
前不久,亲宝宝官宣其自主研发的AI育儿大模型通过备案,成为母垂领域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而孩子王的KidsGPT、宝宝树的Mika-Brain,也依托各自积累的庞大知识库和垂直真实数据,准确回答用户问题,提供比通用AI更具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2
精准化:数据驱动的最优解答
逐渐成为育儿主力军的90后、95后,其育儿理念和老一辈大不相同——比起依赖长辈经验,他们更相信科技的力量。
而AI技术的核心能力,正是通过深度分析海量用户数据,将经验模糊的“大概判断”升级为数据驱动的“精准呵护”。
比如Hatch Baby推出的智能尿布台,可以借助内置的无线智能秤,即可追踪、记录孩子体重,分析宝宝的进食量,并可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数据库进行比较,了解宝宝的生长进度。
还有Owlet的Dream Sock升级版智能袜,这款产品不仅成为了首款通过FDA认证的婴儿可穿戴设备,更凭借其强大的AI睡眠数据分析功能,构建起产品的核心价值。
据Owlet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财年,Owlet实现了7810万美元(约合5.6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较2023财年增长了45%,创下了公司发展历程中的财务新高。这一增长数据恰恰印证:
可量化的精准呵护,才是当代父母愿意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最优解。
3
情感化:富有温度的陪伴硬件
如果说精准化是AI技术的基石,那么情感化则让冰冷的硬件真正拥有了“温度”。
例如,在智能看护领域,借助摄像头与AI技术的融合,看护设备能够实时监控婴儿的状态,并在异常情况发生时立即报警,极大地减轻了新手父母的育儿负担,网友们亲切地将这一功能称为“AI看娃”。
此外,部分监护器还配备了音乐安抚、捕捉宝宝珍贵瞬间以及AI虚拟围栏等实用功能,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而在赋予机器“共情力”的探索中,AI玩具的实践同样不容小觑。现阶段的AI玩具已突破基础语音交互的局限,能通过摄像头捕捉孩子的表情和动作,再结合先进的大模型(如DeepSeek、混元、豆包、通义)构建出“察言观色”的互动体系。
例如,趣巢玩具推出的AI抱抱喵,不仅会像真猫一样发出呼噜声、摆动尾巴,还能通过情感分析功能感知用户情绪。当孩子说“我今天超开心”时,它会眨动眼睛、欢快摇尾、发出开心的猫叫声回应。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了AI玩具的赛道:金科汤姆猫旗下汤姆猫AI童伴亮相市场;豪威科技发布AI儿童陪伴机器人“源宝”;集贤科技官宣“灵珠灵语”AI玩具创新计划;奥飞娱乐则以“喜羊羊超能铃铛娃娃”实现经典IP的智能化升级;特斯拉、字节跳动等巨头也纷纷结合AI和机器人技术推出陪伴玩偶……
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AI玩具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00亿元人民币;全球市场到2030年将达351.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6%。
那些记录着孩子笑声的数据流,终将在商业蓝海中沉淀为真正的黄金矿脉。
不可否认,AI正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关键的分界点:
困守经验主义的传统玩家,可能将留在被新时代遗忘的原始部落,而那些深谙算法的革新者,正在硅幕的另一边缔造新的商业王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