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许多进口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尤其是营养品进口商。在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同时,如何保持“原装进口”的品质优势,却在成本层面不断遭遇挑战。进口商们不断寻求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破解日益严峻的成本瓶颈。
01
“原装进口”成本之痛:进口商“亚历山大”
“原装进口”曾经是高品质和高溢价的代名词。然而,高昂的成本正让“原装进口”的光环逐渐褪色,成为进口商难以承受之重:
关税“拦路虎”:成品进口所需缴纳的关税通常较高,需将产品原材料和包材及劳务费等纳入计算,增加了成本的不可控因素,直接吞噬进口利润。
物流“无底洞”:国际物流费用持续上涨,包材的重量和体积都将直接影响到运输费用。对于一些特殊的包装材料(例如玻璃瓶、专用塑料瓶等),运输成本的压力更大,让进口商“烧钱”不止。
人工差异“雪上加霜”:生产营养品的劳动力成本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异巨大。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人工成本较高,生产和包装的费用随之增加,层层加价,最终到岸成本不堪重负,进口商利润被“剥削殆尽”。而中国的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若能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进行后期加工处理,无疑能够减少一部分成本。
02
破局“高成本”困境,“组装”与“分装”模式应运而生!
面对“原装进口”的成本“堰塞湖”,进口商亟需寻找新的“出路”!“航岸线”深入洞察行业痛点,重磅推出“组装”和“分装”两大创新模式,助力进口商在坚守原产国属性的前提下,实现成本“大跳水”!
(一) “组装”模式 —— 原产国“血统不变”,包装“瘦身”降成本!
“组装”模式具体操作是:将原装进口的营养品如1g/袋x30袋/罐更改为1g/袋x2000袋/箱发货,抵达国内口岸后将包材送至,在海关内有备案资质的监管加工仓内完成装罐、装盒、塑膜、喷码、防伪等作业,以成品向海关做最终申报,保证销售单位与申报一致,以上过程不会改变原产国属性。
“组装”模式,如何在不改变“原产国血统”的前提下,实现“降本增效”?
成本直降20%—30%:
1、节省包材中国出去的运输费以及当地的国家的报关,运费等杂费
2、节省海外包装加工成本费用
3、节省海外体积变大后的国际运输费
4、仅进口内袋或内瓶,海外无包装环节,降低产品的单价,税费同比减少。
周期缩短50%:节省包材生产好后的海运时间以及海外人工作业时间
“组装”模式,完美平衡“原产国品质”和“成本控制”,是成熟型进口商快速“降本增效”的明智之选!
(二) “分装”模式 —— 原产国“基因不变”,生产“本土化”降本更彻底!
“分装”模式,是更高级别的“降本增效”策略,它不仅优化包装,更深入到生产环节。“分装”模式绝非“换汤不换药”!它依然坚守“原产国品质”底线,绝不改变产品的原产国“基因”!具体操作是:进口营养品原料或半成品,利用海关监管加工仓十万级洁净的工厂,进行接触内容物的加工和分装,例如粒子装瓶、装泡罩、装袋等操作,最后再进行组装,制成市售包装的成品。整个“分装”过程,严格遵循原产国的配方和质量标准,确保产品品质与“原装进口”产品保持一致,原产国属性丝毫不减!分装完成后由“航岸线”进行一般贸易全链条报关或跨境电商派送至指定口岸。
“分装”模式,如何在坚守“原产国基因”的前提下,实现“降本更彻底,增效更强劲”?
成本直降30%—40%:
1、节省包材中国出去的运输费以及当地的国家的报关,运费等杂费
2、节省海外包装加工成本费用
3、节省成品的国际运输费——统一发粒子或5kg/袋以上的粉剂。
4、仅进粒子或粉剂,海外无分装环节,降低了产品的单价,税费同比减少。
周期缩短50%-70%:
海外工厂无需等待包材(如瓶子、瓶贴、铝箔等)可直接造粒、混粉,不需等到包材抵达工厂后才进行排期生产
“分装”模式,是战略型进口商构建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盈利增长的“点金术”!
组装VS分装:如何选择最优解?
海外仍有包材库存:选组装,立省立效
长期控本+定制化:选分装,供应链深度优化,利润最大化
03
总结:“组装”+“分装”,进口商“降本增效”的黄金组合!
“组装”和“分装”,是进口商应对成本挑战,实现盈利增长的“左膀右臂”!它们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可以灵活组合运用。“航岸线”助您告别“高成本”,立即联系“航岸线”,开启您的“降本增效”之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