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母婴最难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鲁秀琼在CBME冬季研讨会暨孕婴童产业CEO峰会上如是说。
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与此同时,小红书的一份市场调研显示,母婴市场的整体规模依然在稳定增长。
背后原因并不复杂——虽然整体需求放缓,但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正在崛起。以奶粉为代表的传统品类面临下滑,而婴童护肤、零辅食、出行用品等细分领域却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鲁秀琼认为,养育孩子依旧是家庭的刚需,而如今“养娃”的方式已经不再千篇一律。从业者需要深入挖掘每个婴儿的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ifetime Value, LTV),找到行业和个人的增长潜力。
围绕如何抓住这些增长机会,鲁秀琼提出了KMV增长模型,并在主题为《打破内卷、穿越周期》的分享中详细解读了其应用。
Part.
01
K型分化:品类、市场和渠道的双重走势
品类层面:趋势分化明显
根据Kantar Worldpanel的数据,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品类分化的趋势:
连续两年零售价上涨的品类,如果汁、方便面、冲泡咖啡和啤酒,通过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新需求,逆势增长。
相反,纸尿裤、婴儿配方奶粉等品类则连续下滑,亟需打破固有格局,寻找品类创新突破点。
区域差异:一线城市下降与三四线城市增长并存
零食集合店的案例生动体现了两个市场的差异。对一线城市来说,这是消费降级;而在三四线城市,这却是消费升级。
这种“一体两面”的复杂性要求品牌深入理解不同市场的动态,从而精准把握增长点。
渠道层面:电商、新兴线下渠道增长
新一代线下零售店的设计注重高饱和色彩、明亮灯光和整洁陈列,不再局限于“买买买”,而是转型为能满足消费者“逛逛逛”的服务型门店。
母婴店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向服务型一站式门店或全家营养店转型,延长消费者生命周期。
Part.
02
M型分化:多元人群的消费心态
不同人群的消费偏好
隐富人群(30-45岁低线城市):注重品质生活,愿为专业服务与科技产品买单。
乐活家庭(45-70岁高线城市与45-55岁低线城市):追求健康与品质的乐活生活方式。
潮流GenZ(15-30岁青年):重视个性与享乐,“活出自我”。
母婴市场的消费趋势
贝恩的调研显示,初孕妈妈研究消费品的时间显著提前,从怀孕前开始关注的不在少数。同时,“成分党”和“悦己消费”的趋势愈发明显:
超过75%的初孕准妈妈购买前会全面研究产品;
Z世代妈妈在悦己和育儿上的消费支出比例已达到5:5;
57%的Z世代妈妈乐于尝试新品,80%会充分研究成分。
Part.
03
W型分化:增长路径的三大策略
经典创新
成熟品牌可以通过聚焦核心能力,从新功能、新场景、新人群等维度推动创新。例如:
防胀气奶瓶、分龄用品等细分产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母婴店引入针对悦己型宝妈的健康补品,探索新人群的增长机会。
未来主流
借助Jobs to Be Done (JTBD) 理论,品牌可针对消费者的特定场景需求开发创新产品。例如,智能婴儿床通过监控宝宝状态,直击家长的痛点情绪。
圈层服务
小众品牌可以基于圈层兴趣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有些品牌专注解决特定人群的功能性需求,如宝宝学步;也有品牌通过IP与盲盒模式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寄托需求。
总结
总的来看,W型分化的核心在于围绕消费者的“我怕、我想、我要”三大需求,打造切实的场景化解决方案。
母婴行业正处在“最难”与“最好”的交汇点。借助KMV增长模型,从K型分化中找趋势、从M型分化中抓人群、从W型分化中定路径,从业者有望在挑战中找到新的机会点,开辟母婴市场的全域增长之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