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举行,共吸引来自12个国家的36家乳企参展。作为全球乳制品消费和贸易大国,中国市场的变化牵动着国内外各大乳企的战略决策和业绩变化。
在国际奶价波动、国内需求变化、贸易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全球乳业站在了发展的关键阶段。近两年,国内奶价持续走低、消费需求放缓等因素齐聚,对大包粉、包装牛奶等部分种类乳品的进口量有所减少。持续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令相关品牌及进口商的产品售价和利润极度下压。有参展商表示,2024年以来,进口牛奶价格下降15%-18%,普通袋装调制乳粉在线上平台的投入产出比也有所下降。
面对挑战,进口乳品企业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降本增效,维持价格体系,通过布局“功能”细分新品提升毛利空间。业内认为,全球乳业短期内挑战依然存在,乳企在中国市场已经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未来随着生产技术进步,消费者收入提高、消费习惯变化,全球乳制品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12国乳企相聚进博会
进博会期间,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李娜在第七届全球乳业合作大会上致辞表示,中国是全球乳制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贸易伙伴现已拓展至56个国家和地区。本届进博会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36家乳企参展,包括瑞士雀巢、美国美赞臣、丹麦阿拉福兹、新西兰恒天然等。与此同时,中国乳企也在积极融入国际市场。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乳制品市场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乳制品进口金额达到122亿美元,占全球乳制品贸易额的10%。2023年中国乳制品人均年消费量折合生鲜乳41.3公斤,比2012年增长33%,仅占全球乳品消费水平的1/3,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有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乳制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200亿美元,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乳制品重要消费市场的地位。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吉思德阁表示,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市场。2023年,澳大利亚有一半以上的牛奶和奶油制品出口到中国,这不仅关乎两国贸易,也关乎两国的伙伴关系。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中国关系副部长欧阳夏称,自50多年前第一个新西兰乳制品代表团访华,新中关系及乳制品贸易对于两国经济和人民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今,中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出口国,每年约有35%的乳制品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新西兰也是中国进口乳制品的最大供应商,进口份额占比将近50%。根据国际标准,中国乳制品消费量仍然偏低,随着国民收入增长以及消费者从喝奶向吃奶转变,预计未来10年中国乳制品消费量会持续增长。
进口牛奶增速放缓
眼下,部分进口商正在经历需求放缓、价格“内卷”、利润压缩等挑战。第六届进博会期间发布的《中国乳制品进口情况报告》显示,2013年—2022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自2022年起,我国乳制品进口增速开始放缓。具体而言,我国包装牛奶、酸奶等进口液态奶的需求下降,乳清粉、婴幼儿配方奶粉、蛋白类、奶酪等深加工产品的进口量仍保持增长。
2023年以来,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我国进口乳品行业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2024年上半年,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131万吨,同比减少15.6%;进口额54.35亿美元,同比下降22.4%。进口量较大的几类产品中,大包粉进口38.3万吨,同比下降20.7%;乳清类产品进口29.5万吨,同比下降11.6%;包装牛奶进口20万吨,同比下降24.3%。
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国内外乳企的财报中。2024财年,占恒天然营收份额超六成的原料业务,营收下降约13.25%。其中,大中华区该业务收入为35.93亿新西兰元,同比下降约19.08%。恒天然在财报中称,2024财年,其原料主要进口地区的需求出现波动。2023/2024产奶季初期,恒天然曾预测其每公斤乳固体价格在7.25新西兰元至8.75新西兰元之间,然而由于中国对全脂奶粉(大包粉)的进口减少,最终该价格为每公斤7.83新西兰元。
由于旗下“德亚”牛奶营收占比接近八成,受进口牛奶量价齐降等影响,“进口食品第一股”品渥食品近两年业绩表现持续低迷。2023年,品渥食品营收下降27%至11.23亿元,净利润下降754.87%至-7337.08万元。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收下降26.01%,尚未走出亏损阴影。
市场售价持续“内眷”
与如今的境遇相比,进口牛奶在我国经历过较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中国奶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9年,我国液态奶进口量从19.48万吨增长至92.4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29.62%;进口额从2.75亿美元增至11.6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7.15%。2021年,我国液态奶进口量为129.6万吨,同比增长20.90%。
一位澳大利亚牛奶进口商表示,大约10年前,进口包装牛奶、成人奶粉等乳品随婴幼儿奶粉代购兴起而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一盒进口牛奶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大约10元,如今还是10元,但成本结构不能同日而语,利润一直被稀释。这主要源于国内奶价持续走低、终端需求增速放缓,国外奶源价格优势不再。
加拿大展商Saputo乳业市场部总监陆澜表示,其公司在中国市场主要运营包装牛奶和奶粉,2024年的一个明显感受是,产品售价极度下压,降幅约5%到8%,很多进口品牌利润被稀释或处于亏损状态,这主要源于国内奶源产能过剩及终端需求放缓等因素。
品牌间竞争压力也一直存在。陆澜坦言,目前进口牛奶价格“内卷”到了“无底线”的地步,引流和拉新成本却在不断上升,企业被动承受损失。“以我们的蓝袋奶粉为例,以往在电商平台的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15或1:20,如今在新平台只有1:5。”此外,进口乳品受供应链限制,创新速度比不上国产品牌,没有新品,仅靠旧品维持,意味着产品毛利空间有限。
上述市场情形甚至影响了部分外资品牌的推新计划。澳大利亚展商JAT集团总经理李欣鹏介绍,其公司主要向中国市场出口乳铁蛋白粉等营养补充剂,产品毛利没受太大影响,但拓展成人配方、儿童配方品类的计划受当前市场环境影响已经搁置,公司决定暂时专注膳食补充剂赛道。
进口品牌创新突围
“我们不是特别大的乳企,目前成本已在极度压缩。如果明年价盘抬不起来,进口乳品商就会很难。” 陆澜说,面对当前挑战,公司主要采取的策略是降本增效,梳理渠道维持价格,同时推出新品以拉回顾客,提升产品毛利。本届进博会,Saputo乳业展出了多款具备细分“功能”的成人奶粉,并计划明年布局儿童奶粉。
尽管原料业务尤其是大包粉产品暂时受到中国市场需求影响,但恒天然餐饮服务业务依然在华保持强劲势头。2024财年,恒天然大中华区餐饮服务业务营收为23.77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约7.46%。以此计算,大中华区在恒天然餐饮服务业务的营收占比超过58%,且增速远超集团整体水平。本届进博会,恒天然带来安佳焙易稀奶油、风味芝士片等新品,同时针对中老年肌肉和骨骼需求推出营养品。
雀巢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方军涛在本次全球乳业合作大会上表示,当今乳业面临一定挑战,但乳企都在各自寻找办法,雀巢也是如此。站在产业发展关键阶段,业内要有两点共识,一是良性竞争,二是通过绿色管理等手段,促进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中国乳制品行业过去经过飞速发展,无论产量还是人均消费量仍有很大空间,“以前是以量取胜,现在是以质取胜,考验各个企业的创新、可持续能力。”
李娜认为,当前全球乳制品行业发展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短期看,全球原材料价格波动、气候变化、库存高企,挑战性因素仍然存在。长期看,随着生产技术进步,消费者收入提高、消费习惯变化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全球乳制品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