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最新196款特医食品解析:国产占比超8成,共有56款特医婴配

2024-09-09 来源:中童传媒

  截至2024年9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的名单显示,累计共有196款特医食品获得过批准。其中6款产品的注册证书已被注销。

  为紧跟特医食品领域的最新发展,中童传媒整理了官网名单中的特医食品的部分信息和数据,为业界提供参考依据。

图片

  国产占比达83%

  总体来看,自2017年特医食品开启国家注册审批以来,特医食品的获批数量虽有波动,但持续向好:2017年有3款特医食品配方过注,2018年是18款,2019年22款,2020年14款,2021年24款,2022年13款,且新增了首款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到了2023年获批数量迎来井喷,全年共有70款,并新增了首款增稠组件,注册类型主要集中于全营养和非全营养产品,占比高达87%。而今年目前为止新增数量为32款(国产特医食品31款,进口特医食品1款)。并且从2023年至今共批准注册特医食品102个,超过之前六年注册数量的总和。(见图一)

图片

  图一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自2020年以来,每年获批的国产数量均远超进口。目前,国产特医食品164款,占比达83%,进口特医食品32款,占比17%。(见图二)

图片

  图二

  具体来看,国产的分布于18个省、自治区,主要产地是江苏、山东、浙江、黑龙江、吉林等省份,分布格局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地域集中性。进口的则主要来自欧盟和美国,其中荷兰10款,德国和英国各4款,西班牙、瑞士和美国各3款,韩国和新加坡各2款,爱尔兰1款。

  中童传媒还注意到,为激发特医食品产业活力,各地纷纷出台了特医食品支持奖励政策,奖励金额从几十万到千万不等。

图片

  196款特医食品现状解析

  我国特医食品按照适用年龄可分为两类,即适用于0~12月龄婴儿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医食品,后者又进一步分为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以及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三个类别。除全营养配方食品外,不论是特医婴配、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还是非全营养配方食品,按照不同的临床需求又细分了不同的类型,比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电解质配方等。

  比如,在已批准的196款特医食品中(含6款已注销的),有56款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占到了总数的29%,包括3款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2款氨基酸配方、11款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15款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1款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19款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5款营养补充剂。(见图三)

图片

  图三

  80款为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占到总数41%。包括24款蛋白质组件、2款脂肪(脂肪酸)组件、20款碳水化合物组件、24款电解质配方、4款增稠组件、4款流质配方、2款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1岁以上)。(见图四)

图片

  图四

  还有60款为全营养配方食品,占总数的30%,包括10款1-10岁的全营养配方食品和49款10岁以上的全营养配方食品以及一款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速熠素特殊医学用途肿瘤全营养配方食品。在这60款全营养配方食品中,适用人群年龄段划分虽与GB29922中的年龄段划分一致,但年龄跨度大,缺乏更为精细的划分。

图片

  各类别数量图析

  细分到今年的。在2024年获批的32款特医食品中,涉及全营养配方食品(6款)、碳水化合物组件(5款)、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4款)、蛋白质(氨基酸)组件(4款)、非全营养配方食品(2款)、电解质配方(2款)、增稠组件(2款)、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2款)、母乳营养补充剂(1款)等。(见图五)

图片

  图五

图片

  64家企业获得注册

  50款产品变更注册

  共有64家企业获得特医食品注册,国内获得注册证书的企业达到52家,雀巢以共计16款产品成为在华获批产品数量最多的企业,江苏冬泽和吉林麦孚分别以12款、11款紧随其后。雀巢、雅培、纽迪希亚作为全球领先级的特医食品企业,在非婴儿特医食品和婴儿特医食品领域均有产品获批。

  此外,国内药企主要集中于非婴儿特医食品领域,国内乳企主要集中于婴儿特医食品领域,仅部分营养企业同时涉足婴儿特医食品和非婴儿特医食品。目前特医食品的注册主要集中于乳品、营养健康、制药等企业。

  另外,2019年批准的产品注册证书在2024年已陆续到期。这是因为特医食品注册证书有效期为5年,根据注册管理的规定,企业需在注册证书有效期届满6个月前提出延续注册申请。

  除已注销的6款产品之外,2017至2019年间批准的特医食品共有38款,但只有24款成功完成了延续注册。在所有获得批准的特医食品中,有50款进行了变更注册,这其中有23款产品既进行了变更注册,也完成了延续注册。

图片

  产品注册数量预计将持续增长

  根据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特医食品实行注册管理,必须在医师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但由于特医食品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基础薄弱、产品研发不足,进入医院难、院内使用路径不畅、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据艾媒咨询的数据,中国只有1.6%的营养不良患者在食用特医食品,与美国65%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不过近年来,针对现有特医食品发展相关问题,主管部门研究发布了多项政策,优化特医食品的可及性。根据目前已发布的政策,未来五年内,特医食品预计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产品注册的数量预计将持续增长。

  并且随着注册审批制度的不断优化,未来可能会出台更多针对不同产品类别的注册管理指南,以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特医食品的市场准入。

  中童传媒注意到,此前就有相关专家建议,针对特医食品逐渐向好发展的趋势,生产企业不能盲目生产,相关产品要有差异性,不能所有的企业统一做同一种特医食品,还要勇于创新。

围观点赞

最新196款特医食品解析:国产占比超8成,共有56款特医婴配
截至2024年9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的名单显示,累计共有196款特医食品获得过批准。其中6款产品...
长按图片下载保存 或 分享朋友圈/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