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Z世代整顿母婴行业:这届父母的松弛感,体现在一辆婴儿车上?

2024-06-12 来源:新摘商业评论

  “宁可苦了孩子,绝不能苦了自己。”

  “孩子哭闹我拍照,孩子发癫我发圈。”

  “富养孩子富养己,爸妈也要长身体。”

  ……

  继年轻人整顿职场后,这届年轻人开始整顿育儿场了。越来越多追求生活品质与仪式感的Z世代成为父母,“牺牲式养娃”不再被推崇,“育儿先悦己”成为大势所趋。

  正如小红书商业化联合罗兰贝格发布的《小红书2024母婴行业洞察报告》指出,在8800w+的小红书母婴用户中,“带娃和潮流生活两不误”的潮流妈妈占了3870w+,推崇“养娃不焦虑、不费妈”的chill妈妈有1972w+。

  于是,这届“潮流爸妈”们掀起新育儿经济:大到积极“与社会共育”,掀起亲子旅游热、商圈亲子娱乐热、亲子互动课程热,不断推动亲子经济热力释放,小到对婴儿车等育儿产品的选择上,背后都是这届爸妈“育儿观念水位”的集体上涨。

  part.01

  “松弛感育儿”,催生母婴行业新战事

  Z世代的年轻爸妈们已经崭露头角,成为母婴消费领域中耀眼的群体。

  以亲子游为例,这一领域已从边缘市场蜕变为主流市场之一,成为旅游业的坚实支柱,随之而来的是“户外躲避球”、“跳跳杆”等户外玩具销量的迅猛增长。据美团团购的数据显示,平台上的“儿童餐”订单量也在逐年攀升。

  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相当经济实力的新生代父母,在育儿道路上展现出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态度。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作为母婴市场主力的90后中,近八成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而在2021年的母婴人群月收入分布中,月收入在8001~10000元的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8.3%,而月收入在10001~15000元的群体也占到了22.6%。

  因此,他们在选择育儿产品时,已不再满足于产品所提供的基础需求,而是在经济能力范围内追求更高品质、更精致、更舒适、更安全的产品。例如,方便宝宝活动且易于穿脱的“拉拉裤”备受青睐;对于手推车,家长们不仅要求安全,更期望其具备单手收车等便捷功能。

  随着育儿环境、消费主力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母婴行业正悄然迎来一场以松弛化、高端化、精细化为特征的革命。

  part.02

  婴儿推车,

  反向爆改母婴行业的前沿阵地

  新晋宝爸、宝妈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母婴行业,而他们的第一站,竟然锁定在了婴儿推车上。

  这一选择其实并不意外——相较于奶瓶、纸尿裤等纯粹的婴儿消耗品,或是专供宝妈使用的产后恢复仪等产品,婴儿推车不仅服务于婴儿,更是母婴双方互动的重要媒介。对于这一代既重视育儿又追求时尚的爸妈来说,婴儿推车不仅要确保孩子的安全与舒适,还需满足他们对“潮流单品”和“便捷收纳”的高标准。因此,婴儿推车在设计、功能以及使用体验上,面临着众多行业内的挑战和难题。

  特别是在户外出行火爆的当下,亲子游、“遛娃晒太阳”等活动逐渐升温,婴儿推车更是成为市场上的火热单品,成为各大品牌争相抢夺的市场高地。

  智研咨询报告揭示,随着国民消费升级,婴儿推车正逐渐从奢侈品转变为必需品。2020年,中国婴儿推车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42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突破170亿元。放眼全球,贝哲斯咨询数据也显示,全球婴儿车市场规模正在稳步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达到新的高度。

  然而,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我国婴儿推车市场仍存在众多参与主体,市场格局较为分散,集中度较低。这为新锐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激烈。

图片

  在社交媒体上,尤其是小红书等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宝妈们对婴儿推车的期待与吐槽并存。她们期望拥有一款轻便、易折叠、功能多样且高颜值的婴儿推车,但市场上的产品往往难以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如何针对这些痛点进行产品设计和创新,成为品牌抢占市场的重要突破口。

  幸运的是,已有品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例如,母婴品牌Babycare推出的头等舱推车,凭借其轻便、可折叠、多功能以及高颜值等特点,成功吸引了众多年轻妈妈的关注。

  part.03

  谁是“推车终局者”?

  继头等舱推车大火之后,Babycare又在今年5月推出了一辆为新生儿专研的婴儿推车。其设计风格延续了太空未来感,但在产品性能上重点考量了新生儿的生理特征以及快速收折的便利性,与头等舱推车形成了系列产品矩阵,加码推车赛道。

  值得一提的是,“新生儿专研”推车这一细分品类,由于技术难度较高、用户使用年限较短,业内目前少有品牌涉足。Babycare通过将安全舒适性与轻便颜值相结合,解决了“既要又要”的“矛盾”,延展了“新生儿专研”推车的使用场景和适用年龄。比如作为目前市面上极少数可以正反双向一秒收折的推车,Babycare的这款车在稍大童出行上表现优秀,而优秀的避震性和透气,也满足了新生儿家庭的需求。

图片

  尽管在婴儿推车行业仍属新锐,但Babycare在这两款产品体现的研发实力,不容小觑。

  婴儿推车在中国属于“舶来品”,从上世纪90年代的兴起,经历过几轮演变,从设计简单、功能单一的产品占主导,到品牌、品质不断升级,产品专业、自主设计的独立品牌纷纷崛起。

  那么,为什么明明产品痛点明显,行业却迟迟跟不上需求?

  事实上,作为耐用品的婴儿推车行业壁垒明显——零部件众多、供应链相对复杂,且消费端单价偏高,消费频次低,安全、品质要求高等,品牌进入门槛非常高。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充分的升级动力与研发投入,导致现存的婴儿车行业存在“温水煮青蛙”现象,产品同质化严重。

  正如同“懒人经济”催化下,智能化产品大行其道,外卖、网约车等服务类消费需求越发精细;如今的“松弛育儿”,实际上是“温饱需求”之上,对育儿产品提出了更多元、更高端的要求。

  比如,在“情绪价值”成为热搜关键词的当下,母婴行业消费者的“情绪价值需求”同样应该被看见,这一代父母不再满足于仅仅购买产品,而是同样注重服务的质量和体验,追求的是全方位的、细致入微的关怀。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品牌如何提供具有情绪价值的服务,成为了打动新一代父母的关键。

  这对于品牌来说,无疑是更高的挑战——过去产品靠抄、价格靠砍的路子行不通了,唯有紧跟消费者的需求,在解决痛点的同时,给新一代潮妈制造意料外的惊喜,方能从同质化严重的赛道脱颖而出,领跑下一个十年。

  归根结底,在母婴行业消费者的驱动和倒逼下,没有品牌能一家独大、高枕无忧,只有不断进化,才能跟得上不断卷向next level的市场,和“人类高质量父母”一起云养娃。

围观点赞

Z世代整顿母婴行业:这届父母的松弛感,体现在一辆婴儿车上?
“宁可苦了孩子,绝不能苦了自己。““孩子哭闹我拍照,孩子发癫我发圈。““富养孩子富养己,爸妈也要长身体。...
长按图片下载保存 或 分享朋友圈/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