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媒体报道上,该报记者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第二部分——2022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中“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的样本数计算梳理发现,去年各年龄段人群中,25至2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51.3%,30-34岁年龄段未婚率达到了18.4%,35到3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8%。具体来看,30岁和31岁的未婚率超过了20%,分别为27.7%和23.7%,而32岁的未婚率降至20%以下,为18.1%。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共办理结婚登记683.5万对,比上年下降了10.6%,结婚率为4.8‰,比上年下降了0.6个千分点。此外,各地的初婚平均年龄也基本接近30岁,比10年前推迟了近4岁。
对于初婚年龄推迟的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分析认为,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结婚成本的上涨、就业和职场竞争加大、以及婚姻观念的变化等都是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延迟结婚,追求更高的教育水平和事业发展。另外,结婚成本的上涨也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而在职场上的竞争也让他们更加注重事业的发展。
——恐婚,不婚群体对婚姻的主要态度
根据iResearch对不婚群体的定量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36%的不婚群体对婚姻存在一种恐惧心理。对于这个未知的事物,他们心怀恐惧,特别是在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关于婚姻不幸的话题和新闻。
——婚后生育成本大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婚后生育问题通常需要优先考虑解决的是住房问题,而在现代生活中,房子也被戏称为“奢侈品”。根据泽平宏观对人民银行的数据结果显示,中国的房贷收入比从2004年的16.20%增加至2018年的47.60%,接近5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对未来的预期和选择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指出,在大城市,年轻人的社会化生活独立性相对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婚率和结婚年龄。
在人口负增长的趋势问题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这个趋势应该是成立的,但并不需要过于担心。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和产业体系是否相匹配。“当前我国劳动力总体上仍然是供大于求的,并不是说人口总量减少,人口红利就消失了。我们的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已经接近11年,与整个产业相匹配,这构成了良好的劳动力供给状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