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原装原罐”神话破灭,奶粉产能加速回流

2022-07-14 来源:食悟

  7月12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呼和浩特投产,庆典现场相当热闹。其中,总投资30亿元的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格外引人关注。

  30个亿,这个数字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乳业新媒体领导者食悟查了查,2014年11月伊利在新西兰谋划的大洋洲乳业基地项目,总投资也是30亿,并且当时还创造了中新两国投资规模新纪录。

  时过境迁,从2014年11月到2022年7月,不到8年的时间,随着“原装原罐”进口神话破灭,包括伊利在内的诸多奶粉企业不得不调转航向,加速奶粉产能“回流”。

  常态化的全球疫情时刻严烤国际化企业的供应链,达能、美赞臣、伊利、宜品等奶粉企业纷纷构建中国本土产业基地;海外物料人工成本猛涨,澳新再也不是8年前物美价廉的那般境地;雅培等外资奶粉品牌相继出事,“原装原罐”这个卖点已经没有市场……

  计划赶不上变化,中国奶粉市场格局已经进入全新的状态,不仅伊利要跟着变,其他国际化乳企都要及时果断做出调整,不然将贻误战局。

  乳业巨头为何紧急调整全球战略?

  记得伊利新西兰大洋洲产业基地投产庆典仪式上,潘刚提了这么一句,大致意思是说:去新西兰建厂,伊利主要是顺应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当时很多宝妈对原装原罐进口还是很迷恋,作为生产厂家,不得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与此同时,伊利也是通过“迂回”战术来提振国产消费信心,间接推动国产奶粉振兴。

  这句话应该放到8年前的行业环境和语境中去理解,那个时候这样说,没毛病。的的确确,2014年前后是进口奶粉最光鲜的时刻,宝妈们特别青睐原装原罐。

图片

  当时伊利大举去新西兰建厂,的确是终端消费需求使然。并且当时中国和新西兰关系还是非常铁的,不仅新西兰,五眼联盟跟中国的经贸往来都很繁荣。

  与国际关系风云突变的,还有奶粉行业环境。

  现如今,国粉强势崛起,国人对国产奶粉的消费信心空前提高,不仅二三四线及以下,就连一线城市,大多宝妈也都纷纷转向国产奶粉。

  一般而言,奶粉行业的消费者每隔三年更新一代,因为宝宝喝奶粉喝到3岁,然后又是一批新客,所以,从2014年到2022年,已经至少更新换代了三批宝宝,每一批新生代的宝妈都对奶粉行业新环境有一个全新认识。

  与8年前相比,如今的这批新生代宝妈看到的现实是:飞鹤是中国奶粉行业冠军,伊利、君乐宝等国产品牌强势崛起;这种场景与十年前迥然不同。

  潘刚8年前在新西兰说的迂回振兴战术,已经起到成效。所以,伊利是时候调整全球奶粉产能布局了,随着呼和浩特的这个伊利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投产,未来伊利必将开发更多国产系列婴配粉。

  时隔8年,伊利在新西兰和中国豪掷两个30亿,战略大调整,是战略性失误带来的资源浪费?还是因时而异、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全新战略布局?

  作为正在瞄准全球乳业第一的伊利,及时调整战略本身就体现了这家乳业巨头的适应能力,动辄30亿的总投资,欣喜的不仅是呼和浩特地方政府,更体现了伊利在奶粉行业的综合实力,乃至壮志雄心。

  反正是投资者的钱,折腾呗!在中国奶粉新十年,比拼的就是资本实力,头部巨头的每一次豪赌,都让跟在其后的小弟们感到心惊肉跳。

  没办法,这就是进化论,适者生存。

  加速回流的不止伊利

  如果仔细研究研究,你会发现:奶粉产能加速回流的不止伊利,还有更多。

  比如,宜品乳业在韩国有一个叫“光阳”的生产基地,位于韩国全罗南道光阳市,这个工厂名字叫“HAM株式会社”,成立于2016年4月,二期在2019年建设投产。

  根据乳业新媒体领导者食悟的查询,宜品旗下的蓓康僖启铂绵羊奶粉就在韩国光阳这个工厂生产。

  6月6日,宜品乳业投资建设的蓓康僖青岛工厂投产,宜品宣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羊奶粉加工厂,主要从事婴幼儿配方乳粉、成人和儿童定制乳粉、乳清粉、黄油等全产业链乳制品生产销售,未来可实现年产羊奶粉5万吨。

  尽管宜品乳业董事长牟善波在投产仪式上没有提及他在韩国布局的战略性失误,但宜品选在在国内青岛专门给旗下核心品牌蓓康僖建设一个工厂,很明显牟善波在加速蓓康僖的产能回流。

  迫使牟善波调整战略的主要是国际关系的变化。

  日前,韩国国家情报局(NIS)宣布已正式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Cooperative Cyber Defence Centre of Excellence,简称“CCDCOE”),将参与该中心的培训和研究活动。由此韩国成为首个加入该机构的亚洲国家。

  值得关注的是,牟善波在韩国建设光阳生产基地的时间恰恰是2016年,也就是美国在韩国完成萨德部署的前一年。随后,韩国亲美反华的姿态逐步抬头,这让牟善波感到很无奈。

  如果有一天,消费者开始冷落韩国原装原罐进口的蓓康僖启铂绵羊奶粉,会让宜品很被动。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宜品需要果断调整一下产能布局。

  除了宜品,还有美赞臣和达能。今年上半年,美赞臣收购天津美可高特,美可高特创始人退出的同时,美赞臣也实现了产能本土化。

  还有达能,收购湖南的欧比佳,收购完,达能依托该工厂全新注册的2个产品也已飞速获批。

  看到了吗?不仅伊利、宜品这样的中资奶粉企业,就连达能、美赞臣这样的国际品牌,也在加快产能中国本土化。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中,国货消费热潮是最主要的原因,与十年前相比,中国新生代宝妈并不再盲目崇拜外资进口、原装原罐了,反而认为国产的相对更安全,更靠谱。况且说实话,国产奶粉这几年整体品质还是非常争气的,没有再发生系统性风险,此次国潮背后,归根结底还是品质的胜利。

  第二个原因就是供应链方面的考量。疫情已经进入新常态,自疫情爆发以来,过去3年,全球布局的奶粉企业的海外供应链一直遭受考验,毕竟从出厂到出关再到入关,漫长链条都要经历严格把控,这个过程耗费很多时间,对于追求新鲜的奶粉产品来说,供应链的拖沓会影响产品的销售。

  包括伊利、宜品、达能和美赞臣们最担心的还是供应链断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阶段,全球经济环境充满太多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讲,奶粉产能加速回流背后,也是出于风险控制的深层次考虑。

围观点赞

“原装原罐”神话破灭,奶粉产能加速回流
7月12日,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呼和浩特投产,庆典现场相当热闹。其中,总投资30亿元的奶粉...
长按图片下载保存 或 分享朋友圈/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