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女人的钱好赚,尤其是孩子,毕竟,大部分女人在当了母亲之后也会选择给孩子花钱。
于是乎,从奶粉、纸尿裤到玩具、衣服、游乐场,只要和孩子沾边的赛道都相当拥挤。这一次,是儿童零食。
近的一则消息是新希望推出了儿童零食品牌“象爸星球”。该品牌的产品是高钙高蛋白牛乳片,含有益生元(GOS)、蓝莓花青素、DHA藻油等,不添加防腐剂、植脂末、蔗糖、香精和色素等。
在儿童零食的赛道,新希望并不是个布局的大佬,只是和新希望不同,其他巨头基本上都是休闲零食企业,而新希望此举算是跨界了。
去年5月,良品铺子对外发布聚焦儿童零食的子品牌“良品小食仙”,同步对外发布42款“良品小食仙”子品牌产品。根据良品铺子2020年中期报告披露,其共计上线50款儿童零食产品,其中43款产品由公司自主开发。整个2020上半年,良品铺子在儿童零食线上零售终端的销售额3790万元,线下1.49亿元,合计1.87亿元,同比增长近35%,超过了所有品类的平均增幅。
几乎和良品铺子同一时间,百草味也宣布上线子品牌“童安安小朋友”,并陆续推出6款儿童产品,瞄准的是3—12岁的儿童。
休闲零食三巨头之一的三只松鼠的布局更早。其在去年4月就投资成立了4家新公司,其中就包含专门生产儿童食品的安徽小鹿蓝蓝婴童食品有限公司。
两个月后,三只松鼠推出儿童零食子品牌“小鹿蓝蓝”,有面向6个月+、12个月+和3岁+不同年龄段的产品。
除了耳熟能详的老玩家,也有新公司加入。
去年9月才成立的儿童食品品牌“启旭哆猫猫”已经获得了由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投资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其产品主要面向3-6岁的学龄前儿童,包括主食、辅食、零食等产品线的近20款产品。
对于儿童零食领域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儿童产业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80%的家庭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家庭儿童消费平均为1.7万元—2.55万元,儿童消费市场每年约为3.9万亿元—5.9万亿元。零食是其中一项重要支出。
根据华映资本的估算,儿童零食的市场规模在2023年有望达到210亿美元,约合近1500亿元。从增速角度来看,儿童零食预计未来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3.7%,高于休闲零食未来5年7.8%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而儿童零食属于休闲零食行业下的细分领域,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以前包括饼干、果脯、膨化食品、糖果等在内的传统零食受到一定的冲击,反观儿童零食其卖点就在于营养、健康、等,而且还有趣好玩,这也是很多传统零食企业布局儿童零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更关键的,是利润空间大。
凯度消费者指数数据显示,全国有4-14岁儿童的家庭会购买价格相对较高的儿童零食,减少较中低端产品的消费。
因为其标准要比普通零食更加严格,所以儿童零食产品的附加值和议价能力也相对更高。业内人士预计,儿童零食的毛利率会比普通零食高出15—20%。
尽管市场前景巨大、利润可观,但想要轻易分上一杯羹,也不容易。
就产品研发和生产中,要考虑到的细节就很多。
去年儿童节前夕,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在正式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简称“团标”),团标从食材选择、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包装等各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是我国儿童零食方面的个标准。
团标的发布提高了想要入局企业的门槛。
比如,团标对微生物指标的要求参照了幼儿辅食标准,这就意味着菌落总数要控制在1000-10000个。而糕点、面包、膨化食品、肉制品等国家标准要求菌落总数在1万-10万。也就是说,要达到儿童零食的菌落标准,对食品的生产车间、工艺、包装等都要有更高要求。
业内人士介绍,作为国内专门生产婴幼童辅食的民企,生产车间有GMP万级的、10万级别的,仅车间投入就达2亿元,加上由于车间要求24小时恒温恒湿,基础运营成本远超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
而即使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都没有任何问题,还可能陷入同质化竞争,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在研发和营销上发力。
这么看来,儿童零食领域的确是在风口上的,至于企业能不能“飞”起来,还得看自己的努力程度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