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时期,由于难以触达消费者,母婴连锁、品牌与服务公司纷纷玩起线上新形式,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线上教育等等可谓八仙过海,数不胜数。
近,笔者看到很多辅食企业在做社区合伙人的模式。如山东一家儿童酱油企业发起“社区合伙人”模式,以0投资、0风险、0库存的承诺招募合伙人,招募对象不仅仅是宝爸宝妈,还包括电商平台、社区超市老板、物业管理、居委会成员、美食群主等等。
也就是说,只要是koc,有社群资源或平台等资源,能运营维护,就可以售卖产品,企业则提供高品质产品、优质配套服务保证无风险;以0投资交换资源;以统一配货保证0库存。
之前大多数辅食企业可能是做垂直社群+社交微商,现在转化为社区合伙人,以平台来统筹运营环节,把渠道变得简单化,避免了原来社交微商压货的可能。不过,社区合伙人只是规范了渠道运营,大体上还是做社群营销。
在宅经济的大势下,消费者十分认可这些新玩法,但对于夹在中间的实体渠道商来说,初尝线上压力骤增,转型方向一时难以判断。
笔者混迹一些母婴渠道的学习群就有这样一个思考:大家为什么积极踊跃地来听课?学习知识肯定是一方面,但是如此积极踊跃势必还有原因。笔者又采访几位听课的渠道,发现他们之所以如此积极,源于门店正面临棘手的获客问题。
“现在不只是没办法触达消费者,而是消费者太少,去听课,搞社群,说白了就是学习如何抢流量。要是真有那么多客户,早就去卖货了,谁还来听课?”这是一位母婴大佬的回答。
细想一下,还真是如此,各个新玩法宣讲的都是如何获取更多流量,在线上新环境中占据“流量”的一席之地。问题是,这与母婴渠道原本的“码头文化”截然相反,母婴渠道一直是小圈层、高壁垒,这十几年在品牌端也有足够的话语权,如今改做线上,就面临着信息越来越不对称的新环境,线下的优势被削弱,利益也随之削弱。
而利润要求,永远是母婴渠道钢铁般的需求。所以利用线上新玩法获取流量,只能算母婴渠道转向新零售的其中一种手段,适应线上环境,这些曾经的短板就会变为常规手段,而母婴渠道又必须控价,自然要向着以线下为主,以社群、直播为辅的新零售方向发展。
在适应线上这部分,“社区合伙人”模式即便是品牌模式,也能为渠道带来借鉴。社区合伙人配有“物业”“居委会”“超市”这些具有不同社交功能的社群,社群营销的范围明显变宽,可以快速裂变大量会员,陡然提升流量。而零辅食快消的产品属性则使得消费人群得以扩大,消费频次得以提升,这意味着快消品营销有脱离母婴垂直社群的可能。
既然要适应新环境,母婴渠道为什么不可以脱离垂直群体?完全可以按奶粉、辅食、零食等不同品类的产品属性,做不同的新零售营销策略。母婴渠道现在多选取koc、kol做垂直营销,但实际上,有很多宝妈在家闲着,也想学习如何做一位koc,也想做某类产品的兼职促销员。
就像现在耳环店用大学生做抖音直播,给她wifi、给她空间、给她压货,能带单来就行。谁还不愿意搞个副业?母婴渠道也可以做0投资、0风险、0库存嘛,给宝妈培训,给宝妈压货,给宝妈分成,宝妈裂变和分享,渠道依靠不同产品来获取更多流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