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李胜利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副主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席科学家,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大学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动物营养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畜牧杂志编委会委员。
纵观国内粮油、肉、蛋、奶,生产成本都比较高、产品价格高、国际竞争力比较弱。因为中国奶业是高度国际性的产业,中国奶业的国际化程度在畜牧业中排在前面。由于我国与新西兰的中新自贸区已经签订,我国对新西兰的奶粉关税基本上是0。2015年,中国与澳大利亚签订了澳大利亚中澳自贸区,我国对澳大利亚的奶制品包括对以后活牛的进口关税都很低。所以,这种国际化的经济一体化的经济贸易程度对中国的奶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01
-THE FIRST-
世界经济与中国新常态
近年来,世界经济都在放缓,明显的标志是2009 年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在2009年之前,金砖五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包括俄罗斯、南非,发展非常快。但是在2009 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对金砖五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影响着收入和购买力,所以整个经济的下行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非常大,大宗商品价格3年来开始断崖式下跌,因为中国需求的减少,下降的速度非常大。
1、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发展
从1998年经济开始起飞到2007年GDP达到14.6%的增速。进入2008 年之后,受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开始下行。再加上投资、消费、出口的影响,中国的经济进入不能再靠资源、人口红利、高投资、高耗能产业的时代,高耗能产业造成相当大的污染,我们不希望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GDP的增速,所以新常态的发展对我们的影响也非常大。2013年,国家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经济形势报告指出,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 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如果下降1个百分点,影响520亿元,2个百分点,超过1,200亿元。
2、当前畜牧业新常态的特征
01消费需求总量
低速增长,八项规定,把过去畜产品消费的泡沫挤掉了,泡沫主要是浪费型消费和过度型消费,泡沫挤破后,消费总量明显下降。
02产品供求关系
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和阶段性有余并存(猪肉、禽肉和牛奶)。因为这几年养殖结构的转变、生产性能的提升,很多产品都能满足自己国内的需求,尤其是奶,也包括蛋、肉。
03生产能力
调整产能结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生猪、部分禽类、奶类)。
04国内外畜产品价格
价格倒挂、进口产品冲击( 猪肉、牛肉、羊肉、牛奶)。但是面临的问题是产品的倒挂,就是我们生产的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高于进口到我国的其他产品的价格,尤其反映在猪肉、羊肉、牛肉、牛奶,牛肉比国际市场高出两倍。
05牧业生产布局
我国牧业的布局,南压北扩。畜牧业发展将面临很大的问题,沿海发达地区不允许发展,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对奶业提出限制性的方案,西南地区没有土地,都压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地区,所以以后进入畜牧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
06生产主体
散户退出加快、规模化速度放缓。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基本没有散户奶,养殖小区也在快速推出,规模化速度放慢。
07制约因素
用地、环保双重制约。我国液态奶消费增长大幅下降。根据尼尔森市场调查数据,2011~2014年液态奶的消费增长大概都在14%以上,2015年降到4.4%,下降十多个百分点。现在消费市场持续疲软,乳品企业压力非常大。《中国奶业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国内生产的加上进口的奶制品在国内的消费逐年下降的幅度非常大。2012年的人均购买量和全国城镇居民36 个城市平均消费均呈下降趋势。
中国乳品加工业经营业绩:2014年与2013年相比,液态奶、干乳制品、奶粉都是负增长,2015 年奶粉产量还是负增长。说明我国现在消费的低靡已经影响到加工。奶粉的进口量增加,国内奶粉的加工呈负增长态势。大型乳制品企业的销售业绩还可以,但是整体的利润较前些年都有所下降。
02
-THE SECOND-
全球奶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全球奶业发展现状
全球奶业发展总的增长趋势放缓。FAO预测显示,2015年全球奶类产量增长1.4%,达到8.01亿t,增速处在较低水平。2015 年是4.5%,下降了3.1个百分点。
2、全球原料奶格局
01全球及主要出国原奶价格继续下降
近全球原奶的价格大幅度下降,据国际奶农联盟(IFCN)统计,2016年1月,全球原料奶价格为1.57元,新西兰的奶农基本不赚钱,中国的奶农可能要亏一半。我国目前的原奶价格是3.7元,欧盟是2.17元,基本上接近于盈亏平衡点。
02全球及主要出口国原奶价格出现止跌迹象
2013年是全球奶业好的时机,从5 月份之后一路上扬,2014年上半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到下半年一路下行。2015年全球的奶价都处在底部。为什么欧洲新西兰的奶价下降这么大,主要是汇率,大概在2011~2012年期间,澳元和新西兰元都非常强势,之后贬值将近20%~30%,所以有利于出口。2016年2月全球的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价格都在15,700~16,000 元/t,我国按国内的奶价喷一吨奶粉大概需要35,000元,所以很多企业现在进口奶粉,因为进口奶粉比国内便宜20,000元/t左右。所以尽管新西兰的奶价非常低,新西兰奶农是不赚钱的,很多奶农面临着亏损,但是恒天然集团的业绩非常好,恒天然集团3月24日公布2016财年中期业绩,税后净利润为4.09亿新西兰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123%。所以养殖企业承担着非常大的负担,为加工企业创造非常好的利润。
很多人问,我们的奶价会一直处于熊态吗?中国奶价有两个非常大的周期:①2007~2008年,中国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对奶业影响非常大,现在后遗症还存在,虽然现在国内奶品质提升了,但是大家还是存有顾忌。②奶价2009年进入低谷,到2013年又是一个高峰,5,000多美元/t,所以2013年养牛业非常火,包括很多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纷纷投到奶业。
3、全球奶业趋势展望
从2016年开始,新西兰的产奶量大幅度下降。2014年增幅高达8%以上,2015年4.5%,2016年减少3%~4%,大概1%的增长幅度。
欧盟的产量增幅较大。因为2016年1月,德国牛奶收购量同比增长4%,波兰增长8%,爱尔兰1月比2015年12月增长10%,荷兰增长更是高达16%。欧盟配额取消以后,欧盟在2013年、2014年养了很多后备牛。
美国2016年1月,牛奶产量同比增加2.3%。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百年强,2016年1月北极温度突破零度,印度罕见高温。对于畜牧业,疫病、热应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2016年气候对世界农业的影响非常大。
全球范围内包括我国,供过于求的趋势依旧延续,到2016年下半年可能还不乐观。2004~2014 年全球主要奶业国家原奶产量上升,内需稳定,供过于求形势依然存在。
2016年底,奶价将出现回升。根据荷兰合作银行的预测数据,乳制品价格将出现回升。现在世界全脂奶粉的价格已经到了10年的底部。
个人观点,原奶的价格不可能回升到4元以上,但会企稳。①饲料价格继续下降,下降30%左右,包括苜蓿和青贮的价格也在下降;②2015年12月底,我国40家大型牧场存栏158.43 万头,日产奶量19,238t;③2013~2015年,我国规模化牧场的奶牛产奶量3年几乎提高了1t,养殖水平的提升,现在规模化牧场的牛奶产量基本上都在8t以上;④2013~2015年,我国进口奶牛接近45万头,2016年投产35万头,按照产奶量23kg,25万头产奶,日增奶5,000~6,000t,基本上是伊利1d收奶量的一半。
03
-THE THIRD-
中国奶业如何应对
对中国来讲,国际奶业的低成本、过量对我国肯定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该怎么做?
1、我国奶业竞争弱的表现
①饲料转化率低,国内是1.2、发达国家1.5。②氮利用效率低,国内小于25%、发达国家30%,排放的粪尿中的氮是很大的问题。③中国生乳生产成本2.5~3.5元,原奶价格3.7~3.9元。我国牛奶生产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新西兰生乳生产成本1.4~1.6元,原奶价格1.5元;美国生乳生产成本1.7~1.9元,原奶价格2.4元;荷兰生乳生产成本1.9~2.1元,原奶价格2.2元;可以看出,中国的原奶价格比澳洲高出2.2~2.4元,比美国高出1.3~1.5元,比荷兰高出1.5~1.7元。中国的牛奶成本高出30%~50%, 奶价高出50%。发达国家奶制品与原奶价格的关系:4∶1,中国为6∶1。中国在产业链条上都存在成本的虚高。④乳制品进口依存度加大(2014年依存度达27%),见图5、图6。⑤我国乳品行业的怪圈。乳制品行业广告费用支出失衡,宣传具有排他性、误导性,可考虑从国家层面统一制定奶业公益广告。
2、2016 年中国奶业应如何应对
一方面,中国奶业要全面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奶业的供给侧要改革。
01供给侧与中国奶业
1.什么是供给侧?
源头是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萨伊定律”,其基本意义是供给决定需求,供给创造需求。
Y=AF(LC),其中有3个要素,劳动力素质、资本的投入和消费。
2.需求侧
凯恩斯理论Y=C+I+(Ex-Im)+(G-T),Y是GDP,G-T 为财政赤字,三驾马车理论,靠消费、投资、净出口拉动。
中国经济在相当长的阶段依靠凯恩斯理论的刺激来拉动增长,带来了两个问题:①投资回报递减规律:2009年4万亿投资促进计划,每年近10万亿放贷,短暂拉升GDP,后遗症巨大。2011~2015年GDP:9.2%、7.8%、7.7%、7.4%、6.9%。②债务过度增加以及杠杆率的迅速增加,风险加速积累。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达到125%,超过欧盟90%的红线。
02为什么没有强调“需求侧”
①并不是总需求不足,而是供给的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②人口、投资、资源和外资的红利正在消失,出台多项政策,需求依然疲软。③供需错位:经济增长的障碍。教育、医疗、养老、出租无不透露着供给的不足。④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匹配”不合理。大城市的教育、住房等财政和公共服务不能适应人口跨地区迁移的趋势。
两个问题:①投资回报递减规律:2009年4万亿投资促进计划,每年近10万亿放贷,短暂拉升GDP,后遗症巨大。2011~2015年GDP:9.2%、7.8%、7.7%、7.4%、6.9%。②债务过度增加以及杠杆率的迅速增加,风险加速积累。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达到125%,超过欧盟90%的红线。
03为什么强调“供给侧”
①国家领导人提出,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几个方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②中国经济遇到问题:国内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产品价格没有优势;出口难以扩大;中国制造的低价格和质量、品牌劣势,产品质量和结构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③供给侧改革不仅要注重通过创新的乘数效益来推动,也要注重传统的劳动力、土地、资本三大要素的改革,对农业来讲,这三大要素尤其重要。其中土地的供给侧改革是重心。
供给侧改革的成功案例:①2009年美国量化宽松,走出衰退。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新供给、新需求和新业态。2010年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产业和移动互联网进入全面的新供给扩张阶段,带动美国消费的复苏、投资的复苏以及出口的反弹。智能产业带动了美国这些年的发展。②而中国4万亿刺激需求投资,没有达到效果,主要是太多的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的阶段。
04中国奶业的供给侧
1.依靠科技,提升全要素生产力
①依靠科技,大力提升中国奶业的竞争力。②提高劳动者素质。高等教育的转变,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③实际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④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设备。⑤供给侧改革什么:存量和增量。增量来自二胎的红利,存量包含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用工荒的劳动力供给的错配;某些领域的产能过剩意味着存量资本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
2.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布局,开发农村市场巨大消费不足
这些年,大的乳品企业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城市,城镇与农村有巨大的消费差别。农村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如果农村的市场不撬动,现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基本饱和。供给侧改革要偏向于三、四线城市及农村。
3.降低成本,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奶牛在泌乳高峰期吃进去1kg干物质能产1.6~1.8kg 奶。推行测奶配方和测料配方,推行精准饲养体系。
4.内部挖潜,降低成本
①降成本。2016 年,每千克牛奶饲料成本控制在< 2 元,完全成本< 3.0 元;目标饲料成本< 1.8 元,完全成本< 2.57元。饲料资源的替代:木薯颗粒饲料、发酵白酒糟。鼓励企业增加主动淘汰率,去产能,提升到10% 以上。②有特色。发展乳肉兼用;发展低温奶。
节本增效日粮,利用当地资源。如果本土能产生很好的玉米青贮和苜蓿青贮,本地化利用饲料资源,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这是2016 年国家奶牛重点任务,即推进本地化。
以苹果产业链为代表的新供给、新需求和新业态。2010年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产业和移动互联网进入全面的新供给扩张阶段,带动美国消费的复苏、投资的复苏以及出口的反弹。智能产业带动了美国这些年的发展。②而中国4万亿刺激需求投资,没有达到效果,主要是太多的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的阶段。
5.去库存, 降低落后产能
2015~2016年前十强乳企喷粉总量约占收奶量的10%左右。奶牛养殖企业喷粉量约占5%~10%。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有库存40万t 奶粉需要消化。散户和养殖小区的淘汰。
6.提升品质
中国奶业的规模化程度已经将近60%。很多大牧场单产:>8,000kg,脂肪3.6%,蛋白3.0%,SCC<20万,TBC<10万。已经达到了欧盟的标准。
7.补短板 强化关键技术的应用
①标准化养殖技术:《奶牛饲养与营养监测标准》、《奶牛标准化养殖场》,日粮N高效转化技术、乳成分营养调控技术。②饲料营养量化管理技术与基因工程技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技术、日粮配方软件。③营养素过瘤胃包被技术:蛋氨酸、烟酰胺、胆碱、生物素。④DHI升级服务:牛奶中孕酮、牛奶尿素氮、LDH、BHBA,测定奶牛是否怀孕,能蛋平衡、乳房炎以及酮病。
优质青贮的推广和质量提升。中国与美国比,干物质偏低、淀粉含量低、NDF含量高、ADF含量高。青贮品质在这几年迅速提升,很多大的牧场企业能够做到接近美国和欧洲的青贮水平,这是这些年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但是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做不到。高品质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青贮搭配,达到节能增效的配方。所以任何国家的奶业都是建立在利用当地粗饲料资源的基础上,种养结合,这也是中国奶业竞争力提高的核心要素。如果我们解决了粗饲料资源的本地化,中国奶业的竞争力完全可以大幅度提升。更加关注奶牛福利与舒适度:卫生条件加强;合理的休息环境;提供充足的光照:16h、200Lux。
04
-THE FOURTH
未来十三五我国奶业政策和技术对策
1、技术层面
①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②国家奶牛群体改良计划,具备了核心母牛群;③重大疫病根除计划;④发展乳肉兼用奶牛。
2、政策层面
①应对奶源相对过剩的局面:缩减产能,减少头数;②培养消费市场,调整加工方向,奶业科普;③发展种养结合的奶业,国家粮改饲工程、振兴奶业-苜蓿工程;④确定我国乳制品供给的自给率;⑤促进养殖小区转型升级,增加牛奶价格差别;⑥建立奶粉临时收储机制;⑦建议国家严格执行还原奶标示,禁止利用还原奶生产常温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