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企业当中,电商的发展是尤为快速的。电商开始在美国的时候其主流就是传统行业的在线发展。在美国的十大电商中,除了亚马逊是纯电商以外,其余都是传统行业出身,包括大家所熟悉的沃尔玛、苹果等。
而中国的电商发展路径,开始是从淘宝发起的。淘宝当时还只是做着C2C 的模式。从淘宝兴起之后行业内还出现过一个叫拍拍网的,后来由于C2C的模式因为诚信和商家质量的问题,就演变成现在B2C的商业模式,以天猫、京东、苏宁、一号店等一系列电商网站为代表,迅速的崛起了整个电商行业,也成就了电商的时期。
由于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很多传统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迫感。使得很多传统企业迫切地想要开始转型到线上。先从流量的获取上,线下的门店无法触及到城市各个区域;其次在成本投入上,电商比传统行业更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说线上的门槛与线下的投入成本不成正比
大家有留意的应该都知道,美的在京东“红六月”期间的家电销售额是名的,企业除了本身传统2C端开始转化为线上销售以外,2B端也开始转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美的的销售战略已经开始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们从一家传统的主推线下的家电生产厂商逐渐全线的转型到线上。
既然线上的吸引力这么大,那就自然而然市场一定会被更多大型企业霸占,当综合电商三分天下的时候,那后来者企业又应该如何参与到线上转型当中呢?
很多企业想要转型做电商的时候,都会时间想着自己怎么去做线上的市场,怎么去选择电商平台。很多刚开始转型做电商的企业,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广告消磨之后都会纷纷表示天猫跟京东实在太贵了,平台上涵盖了市面上绝大多数商家,在流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想把店铺做起来,那么就意味着你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把这些流量抓取过来。为什么做天猫80%的用户会赔钱,就是因为流量成本太高了,很多商家承担不起,而且天猫开店的成本非常高,起步都要几十万,这时候所有成本如果连接在一起,压力就会变得很大。
那究竟这些平台要不要做呢?先在产品定型要做电商的时候,步,了解线上线下的消费区别,第二步,分析你的产品受众是什么,第三步,了解这些产品的受众在哪里。
区别线上线下的消费形式我们可以从6个层面分析
1、场景:紧急去线下,休闲去网上
中国消费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偏好特定渠道呢?大部分消费者偏好在实体渠道进行“日常补货”或“紧急购物”;而线上渠道受欢迎的情况,是当消费者在“休闲购物”或商家在“特定节日推出特价或促销”时选择上线。
将近24%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喜欢在线上“休闲购物”,而11%的受访者说他们会在特定假期期间通过网络平台抢购特价商品。一半的消费者会在实体店面进行“日常补货”,而20%的购物者会到店面进行“紧急购物”——购买迫切需要的商品。
2、男性更喜欢线上购物的便利
在中国市场,线上线下购物者存在一个极大的差别。以购物者的“性别”来说,男性占所有网络购物者的44%,但男性只占实体店购物者的20%。
3、线上线下消费者心态大不同
线上的消费者更看重“优质产品”与“特价优惠”,在乎商品是否物美价廉,而线下消费者则讲求服务与体验。
4、线上品牌离散 小众品牌发挥空间大
线下的巨头经济效应明显,连锁商超往往具有规模效应,发展具有更大的优势,而小企业前期往往陷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挣扎阶段,零售商可以考虑在线上渠道上瞄准特定的“小众消费者”、凸显小众品牌以解锁商机。 研究发现,大概有51%的消费者是通过网络次接触小众产品。
5、案例:线上线下的不同规格战略
为线上与线下渠道设计出不同的包装规格,细微的促销战略,可以带动整体销量的增长。
6、线上线下节庆日的区别
中国消费者更容易被折扣打动,对于促销消息也极为灵敏。也是因此,每年的节庆活动不胜枚举——大多品牌采取低价促销、限时抢购等营销策略——消费者总是喜爱在节庆时节购物、送礼。
由于现在的消费者年龄大多倾向于85后和90后,而这些消费者在购买的选择上更看重的是产品本身的内涵和产品的特性是否符合自己的个性和品味。根据自己独特的性格,购买与自己特性相符的商品,这样的消费风格造就了另一种的电商产业趋势——小众电商的崛起。
在被天猫、京东这些大平台垄断的电商行业当中,不少的小众电商依然能够诞生,而且这些品牌的粘性也是非常高的,如果一个小众品牌能够将产品以及服务质量做得OK的话,那就极有可能从一个单一的小众品牌跳出来成为一个能够真正产出深度价值的企业。
像之前有一个做原创女装的客户,前期也选择了天猫这个平台。当时这个客户在天猫上所有的产品都卖得比较贵,定位是价格2500左右的青春类女装。但他们的用户大部分并不热衷于在天猫商城购物,所以当时给他们定位的选择应该是在小红书一类具有设计感和内涵感的平台,因为这些平台会更加垂直,用户来说更加的精准,也大大降低筛选用户的难度,获取这些流量之后再把这些流量嫁接过来,转化到天猫等B2C平台。
这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既然选择做其他平台,为什么还要转回去做天猫京东?这是因为天猫这一类大型的平台本身的重点不在于如何为商家引流,它的作用更倾向于为品牌沉淀粉丝和进行粉丝的深度购买。因为天猫京东这一类的平台是一个品牌价值的体现。当品牌需要吸纳更多消费者的时候,很多消费者会认为如果我们不在天猫或者京东上开店,很有可能会时间不信任我们的品牌,那么就无法更深层次地刺激这个品牌进行销售。
除了选择平台获取流量以外,电商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内容运营,包括今年天猫一直在大力地推广微淘,微淘其实就是一个内容展示的地方,很多天猫淘宝做得好的商家,他们的微淘都做得很好,而且粉丝量都是几十万的,那么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通过内容对产品本身的态度产生了与他相契合的点的时候,自然就会对这个产品的品牌产生信任和依赖。
中国电商目前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市场也出现了严重的物质过剩年代。消费者在产品选择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消费者的口味变得越来越挑剔。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产品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同样一类型的商品,网上一搜一大把,往往能够造成销售额大幅度提升的就是在同一类型的商品中出现了爆品。
那么现在所有加入了电商市场的企业都必须靠爆品才能生存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爆品的出现需要很多因素,需要时刻打造出爆品几乎很难实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我们经常看到的自媒体平台急切征集优质原创内容的理由。
在内容运营做好的同时,还有我们的粉丝运营。记住,千万不要做大众化,因为当你的产品的受众面越广的时候,其实就等于你本身的受众面越窄。
现在很多消费者特别挑剔,但有一个机会产生的就是中国人也很多。其实我们在这个广大的人口数量里面找到一小撮人,然后针对他们做好自己的产品开发,培养他们的品牌理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然后深耕粉丝运营,将自己的电商模式做起来。
电商发展为止这么多年,千万不要用一根筋的思路去做电商,因为资源已经在早已占领的这个市场的先驱者牢牢握住,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靠好的思路,靠巧的价值获取做起来。
来源:今日头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