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股+行业大“顽运会”:2017成为童装市场爆发元年
近年来,随着潜在消费规模的扩大,童装市场活力也被彻底激发出来。为了迎合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进入儿童消费市场。这一效应不断发酵,在2017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因而,2017年也被业界称为“童装市场爆发元年”。
2017年上半年,在童装领域有两件大事不容忽视——一是,深圳安奈儿股份有限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中国童装股。截至发稿,安奈儿日涨幅高达44%,收盘价为24.58元,市值突破24亿。5个涨停后股价有望冲破35元大关,8个涨停后股将冲破47元大关,10个涨停后股价将达到60元,市值将突破60亿,作为童装股,安奈儿股票究竟能有几个涨停板,我们充满期待。
二是,安踏儿童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举办行业大规模的儿童活动——“顽运会”。被众多媒体称之为儿童专属运动会的顽运会,现场参与人数达3000多人,网络观看人数达千万,更有拳王妻子、辣妈冉莹颖携子邹明轩、邹明皓到场助阵。此次顽运会的举办,不仅联动了社会各界高端资源,也让行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运动童装这一前景无限的品类。
▼小朋友们在顽运会度过快乐的一天
两件大事,件是继往——标志着童装品牌过往取得的成就受到资本的认可;第二件则是开来——标志着童装品牌在运营层面全面升级序幕的拉开。
童装市场群雄逐鹿,体育品牌抢占先机
业内人士指出,各大品牌对于童装市场布局,早在二十一世纪个十年便已悄然打响。
其中,独立童装品类,如巴拉巴拉、安奈儿、小猪班纳、等国内品牌,进入童装市场较早。其中,巴拉巴拉品牌更是创立于2002年,已在童装市场进行了长达15年的深耕。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类品牌通常对童装行业的运营模式延续了传统服装销售的思路,而其零售终端通常集中于商场或商圈特定区域,整体而言相对保守。
与此同时,成人装延伸品牌,国内如太平鸟、江南布衣等,国外如ZARA、H&M、GAP、优衣库等,都先后在国内推出了自己的童装线。他们的童装通常与其成人装保持相近的设计风格,利用原有的品牌优势和渠道资源推广童装产品,但由于未能打造专门的童装品牌,使得其品牌形象在童装领域的认知度不高。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体育品牌对于童装领域的大规模涌入与独到的布局。在众多体育品牌中,安踏儿童是国内早进入儿童领域的运动品牌,创立于2008年。2010年361°决定设立独立的的童装业务部门,面向5至12岁儿童的市场。2011年特步集团正式推出“特步童装”品牌,并于2012年成立专业运作该品牌的公司。不仅如此,耐克、阿迪达斯也于近年开设儿童独立门店或在综合店内开出专业儿童区域。
▼国内童装市场品牌概览
与巴拉巴拉、Zara Kids等品牌不同的是,体育类品牌在自身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对童装品牌进行单独包装与运营——既非完全独立,又非从属。如安踏儿童、耐克Kids,不仅能够较好的沿用母品牌的品牌红利,又能建立消费者认知,可谓一举两得。其中,安踏儿童更是凭借早布局儿童市场,依托母品牌资源,一路,实现年复合增长双位数。
盛世下的危机:传统模式的发展与瓶颈
对于童装领域,以往的线下批发模式,曾取得令人瞠目的辉煌,也在近年遇到瓶颈。
一直以来,儿童品牌主要以商品和渠道扩张来驱动整体业务增长。以安踏儿童为例,成立9年以来,安踏儿童以高复合增长率发展壮大,旗下产品覆盖1-14岁儿童,目前在国内拥有2000多家门店和百万量级的会员。2016年上半年,安踏童装贡献的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占总收入的10%左右。2017年季度安踏品牌产品零售额仍同比录得低双位数升幅,其中安踏儿童增长30%以上。而其他品牌,如361°、Zara等,其童装品类也因市场红利与人口红利的加持,实现不断的增长。
然而,虽然童装市场红利在不断扩大,但同类厂商虎视眈眈瞄准同一块蛋糕的压力并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之下,消费者越来越从价格导向转换成为价值导向,此时品牌力的价值凸显,从单纯的商品价格到品牌溢价性的转型也就变得愈加重要——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建立消费者认知甚至认同,成为众多品牌重点关注的下一个增长点。
业内人士指出,在前景广阔的童装市场,儿童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市场的消费容量,而父母品牌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市场的消费频率。2800亿的童装市场,虽然体量规模大,但品牌竞争激烈,在安踏、耐克、安奈儿、巴拉巴拉等行业领导品牌的布局与下,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必将进一步强化。未来,童装市场必将留给资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来源:体育大生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