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童装品牌之一的博士蛙主动发布2013年度上半年盈利预警称,同期收入相较去年大幅下降。其实不仅仅是博士蛙一家,当前大部分童装品牌的盈利状况都不容乐观,销售渠道不成熟、品牌定位不清晰成重要原因。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森马、361°等一些休闲、体育品牌下的童装业务却频传喜报,在整体服装业不振之时,童装业经营正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企业自曝业绩下滑
11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博士蛙公告预计,公司上半年收入将出现同比大幅下降,这给其同期内税后利润带来负面影响。公司解释称,报告期内,整体经济环境不佳,重新整合店铺及业务和集团管理费用及经营成本持续高企是造成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然而,据北京商报记者观察,近期,业界对童装业却是赞赏有加,尤其一些休闲、体育品牌下的童装业务更是纷纷报喜。森马半年报显示,其童装收入同比增长23.2%至8.95亿元,占全部收入的比例由2011年的28%提升5个百分点至33%。同期内,361°的童装收入占该集团营业额的10.4%,这比去年全年的占比7.5%已有显著提高。另外,诸多品牌还在其财报中强调,今年内要加码童装业务。
然而这条掘金路也并不好走。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目前,除了森马、361°等童装品牌发展较好之外,大部分童装品牌的盈利情况仍不容乐观。
品牌渠道成童装短板
在朱庆骅看来,现在那些经营比较成功的品牌有一个共性,即“注重品牌形象塑造,在设计方面追求创新,严格保证生产质量,销售渠道较广”。而那些表现不佳的品牌,“在定位、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成本控制等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失败。”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童装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往往被当成很多成人品牌的配角,造成童装子品牌定位不清,产品类似成人缩小版。“很多企业仅仅是将童装子品牌作为成装的附属品牌,没有聘请专业操盘手经营,也没有下决心将童装做大做强。”该业内人士表示。
除此之外,一些童装品牌还栽在了渠道上。据介绍,很多品牌在运作初期就大力开辟商场渠道,然而,商场门槛高,需要企业花费大量成本和精力,这就给本已遭受经济低迷困惑的服装企业以更大的压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