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从商品到服务,为何说母婴童经济潜力将被释放?研究报告解读

2025-11-11 来源:中国银河证券

  近日,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投资于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十五五”系列报告之六》。

  中国银河证券团队研究发现“十五五”规划的一条逻辑主线是“投资于人”

  落到市场变革上,中国银河证券认为在该政策导向下将孕育四大领域投资机遇。

  其中第一大机遇,指向的就是:以提振消费作为政策支点,释放“母婴童经济”潜力,实现商品与服务类消费双轮驱动。

  如何具体理解?

  *以下为报告部分摘录.

  “投资于人”投哪里?

  研究报告提到,“投资于人”以民生福祉为核心落点,紧扣“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大民生脉络纵深推进,在政策端构建多维度协同发力格局。

  其中,生育领域率先破局,研究报告提到,2025年,我国围绕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以短期政策组合拳缓解生育经济压力、长期体系化建设优化人口发展生态为路径,筑牢生育支持网。

  具体动作包括:

  补贴精准直达,降低即期成本

  7月28日中办、国办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提出,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按年发放补贴,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中央财政设立转移支付项目,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对地方予以补助,中央总体承担约90%。

  同时,落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扣除标准为每孩每月2000元,且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救助对象认定时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研究报告认为,现金补贴和税收优惠双管齐下,直接减轻家庭养育即期经济压力。

  保障扩容提速,覆盖生育全环节

  在生育保险方面,我国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江西、浙江、天津、贵州等省份已探索将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

  保障水平也显著提升,2024 年全国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达1432亿元,同比增长33.9%,31个省份和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2024年惠及超100万人次。

  同时,生育保险管理服务持续优化,生育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稳步推进,全国已有超三分之一的地区将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女职工,且生育津贴拨付业务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从医疗服务、经济补偿端,短期缓解生育就医与收入中断压力。

  研究报告认为,生育休假政策强化监督,产假、陪产假等落实,借助成本共担机制,减少家庭“职场生育焦虑”。

  制度体系化,夯实生育友好基础

  从生育保险扩面、休假成本共担到育儿补贴长效机制,政策正构建全周期生育支持制度链。全国总工会推动多省份细化女职工“四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立法,检查用人单位保障权益,通过国家、地方、企业三级协同,将生育支持从短期政策转化为长期制度。

  投资启示在哪里?

  研究报告提出,“十五五”时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重振家庭消费这一支点。

  以鼓励生育为切入点,降低居民的刚性支出负担,可以系统性地释放育儿领域的商品和服务消费潜能,并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信心,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逐步扩展到旅游、餐饮等其他领域,将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现阶段政策的发力方向。

  如何理解这一点?研究报告从商品与服务类消费两个方面提到——

  通过降低托育成本和发放育儿补贴等方式提升家庭消费能力,“母婴童经济”商品类消费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母婴市场规模达4万亿元,已从单纯的人口红利驱动转向品质竞争。

  育儿补贴带来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将直接刺激婴幼儿配方奶粉、辅食、纸尿裤及洗护产品等刚需商品的消费。

  尼尔森IQ发布的2024年母婴市场报告显示,1段婴配粉和新生儿/小码婴儿尿布从第三季度开始销量明显回升,婴儿特配粉、婴儿羊奶粉销售额在上线城市增速分别为6.2%和-1.4%,下线城市增速分别为13.3%、6.6%。

  随着生育理念的代际变化,孕期至3岁阶段母婴消费开始呈现明显的"前置化"特征,即保胎、胎教、胎内营养等细分领域需求提升。

  据智研咨询测算,2024年我国孕妇营养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864亿元,其中,补钙营养保健品约占25.7%,补维生素营养保健品约占24.5%,叶酸类营养保健品约占5.2%。

  优化消费结构,需提高“母婴童经济”服务类消费需求占比,其中母婴护理和婴幼儿托育是两大核心服务类消费需求。

  研究报告提到,母婴护理是“少子精养”理念下衍生出的新兴细分行业。

  据智研咨询测算,2023年中国母婴护理行业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7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4.75%。母婴护理服务内容分为生活护理、专业护理和潜能开发三大类,需由通过考核的专业人员(如月嫂、母婴护士)提供,强调安全性与科学性的双重保障。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持证母婴护理人员约400万人,较2020年的250万人增长60%,但仍面临巨大人才缺口。

  婴幼儿托育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关键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规划目标,至2025年,中国每千人口拥有的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将达到4.5个,并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需求与政策双重发力下,中国婴幼儿托育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据艾媒咨询,2024年中国婴幼儿托育市场规模达1518.1亿元,预计至2030年达2323.1亿元。支持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发展,将托育服务作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核心功能,是未来政策可能落地的方向和托育行业的发展趋势。

围观点赞

从商品到服务,为何说母婴童经济潜力将被释放?研究报告解读
近日,中国银河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投资于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十五五“系列报告之六》。...
长按图片下载保存 或 分享朋友圈/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