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趋势解读|刘润年度演讲,道破了母婴行业哪些重回增长思路?

2025-10-29 来源:CBME洞察

  “风口没了,风投也走了”,“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预算对半砍,工作量翻一番”,“以前愁怎么花钱,现在愁怎么省钱”,“不是‘长期主义’,是‘长期扛着’”,“好消息是没倒闭,坏消息是只有好消息”。

  2025年10月25日,刘润年度演讲如约而至,并特别提到了当下母婴行业面临的暗流涌动局面。

  “新生婴儿的持续下滑,会如何冲击商业?它会像一场缓慢而精准的海啸一样,一年一年地,淹没每一个途经的行业。首先,是服务0-1岁婴儿期的,妇产医院和月子中心。很快,它会传递给1-3岁的早教和托育。然后,压力给到3-6岁的幼儿园和童装生意。最终,这波浪潮会淹没6-12岁的课外辅导和文具市场。”

  对母婴行业来说,如何活下去,并且重回增长?CBME洞察特摘录梳理了刘润演讲中可以复用到母婴行业的方法论。

  一起来看~

  Part.01

  模式大迁徙

  从可见的产品,到隐形的能力

  2024年,日本新生婴儿68.6万,首次跌破70万。反过来,2025年,日本宠物数量达到约1590万只,正式超过15岁以下儿童的总量。

  “孩子”在减少。“毛孩子”在增加。这是日本真实存在的现状。

  面对这样的变化,相对于低价内卷,日本的一家婴儿车品牌,选择了另外一种生存路径——生产宠物推车。

  刘润在演讲中提到,这家公司认知到其最核心的能力,不是“造婴儿车”,而是“为无法言说的爱,设计最好的产品”。而在“无法言说的爱”这件事上,婴儿,和宠物,非常相似。

  “他们把制造婴儿车的能力,平移到宠物推车上。这个平移,大获成功。他们的宠物推车,卖出了600美元的高价。而且去年在韩国的一家电商平台上,他们宠物推车的销量,超过了婴儿推车。”

  另外一个来自日本的案例是,面对和服市场萎缩下滑的局面,日本一家和服制作企业通过能力盘点意识到,企业真正的核心壁垒在于极致的“深黑”染色技术。

  经过对市场的扫描,这家企业发现了自己可以进行能力迁徙的着陆点——接收那些被时间伤害过的衣服,把它们染得“比黑更黑”,让衣服新生,也让记忆重生。

  这两个案例,正是刘润想要传递的一种重要解题路径:产品被淘汰,可能只是表象;只要能力不被淘汰,你就还有机会。不要把产品错误地等同于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完成一场关于模式、能力的迁徙,刘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参考,即问自己是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你的行业突然消失了,你的公司还剩下什么?这就是:能力盘点。

  第二个问题:下一个需要这项能力的,是谁?在哪里?这就是市场扫描。

  第三个问题:新业务,应该怎么赚钱?这就是模式验证。

  Part.02

  价值大迁徙:

  从必须有的功能,到超预期的情绪

  在餐饮承压的大环境下,一家麻辣烤鱼店出现了惊人的排队现象。

  刘润特别拜访了这家烤鱼店的创始人,想要探讨生意增长的秘籍,得到的回答是:“好吃是第一位的,但光好吃还不够,还要满足用户的情绪价值。味道好,是你的本分。气氛好,才是你的本事。”

  这也折射了当下消费环境的真实情况:一边是Labubu火遍全球,一边是不断内卷的零售价格。消费者到底是没钱了呢,还是更有钱了呢?中国的消费,是在降级呢,还是在升级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刘润看来,是中国消费者正经历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消费心理重构期。

  这个重构期,不是粗暴的消费降级,也不是简单的消费升级。而是消费者内心的价值天平,在重新校准。也就是:价值重排。

  “价值重排,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个人,在心中对一类商品,越来越谨慎,但对另一类商品,花钱不眨眼。”

  刘润用麦肯锡的一份消费者调研数据佐证:有19%的消费者,计划在生活必需品上削减开支,以便在更具“享受”性质的,非必需品上增加支出。

  那么,哪些钱对消费者来说,会划入“该省省”的账户,哪些,会划入“该花花”呢?

  刘润认为,该省省的关键词,是“功能”。 就像能填饱肚子的外卖,能擦干净嘴的纸巾,能提供蛋白质的牛奶。

  对待“功能”产品的策略非常冷酷,只看性价比。

  而该花花的关键词,是所有那些能让我们确认“我是谁”、能让我们感受到“我不仅仅是活着”的东西。

  对待这些产品的策略就是不再追求性价比,而是追求“心价比”。只要喜欢心动,它就值得。

  Part.03

  品类大迁徙:

  斩断“路径依赖”,拥抱“变化的需求”,规避品类僵化

  提到床,第一根本需求指向的是睡觉。但今天在床上只是为了睡觉吗?并不是,可能是会先刷几个小时的手机。

  这时候,床其实已经成了沙发。怎么能舒服地“坐”在床上,这个需求却没有被足够重视。

  同样地,提到餐桌,以前餐桌上放的是碗筷,现在可能是电火锅、电磁炉,冬天还有加热垫。

  这时候的问题是,餐桌上有插座吗?可以在不拉长长插线板的前提下实现通电源吗?

  刘润在演讲中举的这两个例子,其实指向的就是品类僵化。“对旧需求,用力过猛;对新需求,反应迟钝。”

  在刘润看来,所有产品的价值,都在于满足用户的需求。“产品”本身没有价值,能满足“需求”的产品,才有价值。但是,消费者的需求从来不止一个。当需求变了的时候,产品就要变。

  具体的路径,刘润提到了三个关键词——

  停下笔:我们产品的本质,到底是为了解决哪个“旧问题”?这个旧问题,今天还重要吗?

  换卷子:今天,用户正在抱怨的“新问题”是什么?哪些正在涌现?哪些正在变强?

  答新题:如果我们放下对现有产品的执念,从零开始创造一个新“物种”,它会是什么样子?

  在刘润看来,当你开始诚实地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已经迈出了那最重要、也最艰难的第一步。

  那就是:从爱上自己的产品,到爱上用户的需求。

  Part.04

  人口大迁徙:

  不要只盯年轻人的钱包,也要看看银发人的购物车

  刘润在演讲中提到,当下他正在和整整一代人,挤在一趟名为“婴儿潮”的时代列车里,共同奔赴一场无法停止的——“人口大迁徙”。

  什么是“婴儿潮列车”?什么是“人口大迁徙”?

  刘润具体阐释道——

  “1962年,中国新生婴儿,2451万。是今天的2.5倍。1963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峰:2934万。这种爆炸性的人口反弹,一直持续到1975年。这14年,每一年中国都生了超过2000万人口。所以,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段历史的厚重,我试着把这14年,称为婴儿潮列车。”

  “80-90年代,‘婴儿潮列车’正式开进劳动力市场。近3亿年轻、勤奋、渴望改变命运的劳动力,成为了‘世界工厂’最核心的引擎。这就是著名的‘人口红利’。”

  “2025年,这趟列车上,包括最年轻的1975年生人,全部年满50岁。求学、就业、安家、升级。现在,他们终于到了‘新航站’。准备下车,开启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下半场。”

  刘润提到,现在非常有必要,认真研究这座“新航站”。因为也许,拥挤的他们,才是未来的主流消费群体。年轻人,也许反而会变为小众市场。

  “不要只盯着年轻人的钱包,也要看看银发人的购物车。”刘润提到。

  且刘润强调,不同年龄的银发,他们的需求也不一样。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65岁,奋斗者。手里有钱,心里想花,但就是没时间。他们最需要的是被看见。

  “看见他们的忙碌,看见他们的需求,看见他们想对自己好一点的渴望。”

  第二阶段,65-75岁,自由者。退休了,自由了,钱有了,时间也有了,身体也还不错,但是孤独。

  第三阶段,75岁以上,托付者。他们开始需要把自己托付出去了。当身体开始逐渐衰退,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从“享受”退守到了“安全”和“体面”。

  “看见他们的渴望,填补他们的孤独,守护他们的尊严。这就是服务好这3亿人,我们必须破解的三个核心密码。”

围观点赞

趋势解读|刘润年度演讲,道破了母婴行业哪些重回增长思路?
“风口没了,风投也走了“,“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预算对半砍,工作量翻一番“,“以前愁怎么花钱,现在愁...
长按图片下载保存 或 分享朋友圈/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