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乃世家斥资近2.2亿元打造的云南羊小贝乳业工厂近日封顶,这一选址云南石林的“牧场+工厂”布局,不仅依托国家地理标志“圭山山羊”构建奶源壁垒,更通过“挤奶-加工”短途冷链实现“锁鲜于源”,投产后预计年产鲜奶5000吨、乳粉2万吨。
此举标志着羊乳行业从“拼产能”向“全链控品质”转型,而养乃世家南北产业矩阵+航天级品控的组合,更让行业看到“在地化资源+标准化生产”的新路径。
01
为何弃传统乳业带?
在国内乳业多扎堆华北、西北传统产区的背景下,养乃世家将自有工厂落子云南石林,并非偶然。这里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圭山山羊”的核心孕育区——这种承载彝族百年放牧传统的品种,自1986年被列入云南地方良种保护,2014年拿下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6年跻身《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其稀缺性本身就是羊乳产品的“护城河”。
更关键的是圭山山羊乳的品质优势:高原生态环境赋予其高蛋白、低致敏特性,活性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羊乳奶源;而高原昼夜温差形成的独特脂肪酸结构,能提升人体消化吸收率。对羊乳行业而言,长期面临“奶源同质化、品质难量化”的痛点,养乃世家直接将工厂建在稀缺奶源核心区,从源头切断了“异地采购奶源导致的品质波动”问题,这种“奶源自控+产地生产”的模式,正在重构行业对“优质羊乳”的定义标准。
02
挤奶到加工仅1小时?
云南羊小贝工厂的规划,从根源上解决了羊乳行业“鲜乳运输损耗”的核心痛点。工厂划分生产加工区、生产辅助区、生活区及停车集散区四大功能区,通过优化生产与运输动线,实现从牧场挤奶到工厂加工的全程冷链无缝衔接——得益于与自控牧场的近距离优势,相比传统“牧场-长途运输-工厂”模式,鲜奶活性物质留存率提升超30%,真正实现“挤奶即锁鲜”。
这种布局的产能释放同样值得关注: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鲜奶5000吨、乳粉20000吨,将直接填补养乃世家在西南市场的供给缺口。更具行业参考意义的是,工厂并非孤立存在——养乃世家同步在此打造2050亩智慧牧场集群,涵盖有机种植区、生产区、游客接待区与观光体验区,形成“牧草种植-山羊养殖-生乳采集-生产加工”的全产业链闭环,甚至规划“羊文化观光体验”,通过“眼、鼻、口、动、静、意”六感体验,让消费者直观感知“一杯羊奶的诞生”,这种“生产+体验”的模式,也为羊乳行业品牌化运营提供了新样本。
03
南北矩阵+航天级品控
从南京浩明乳业到云南羊小贝工厂,养乃世家已构建起覆盖南北的羊乳产业矩阵。这种布局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工厂贴近牧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与仓储成本,让“新鲜羊乳”以更具性价比的价格触达消费者;另一方面,南北产区互补,可规避单一区域气候、疫病对奶源的影响,保障供应链稳定。
而支撑这一布局的,是其全链把控的品质实力——此前,养乃世家凭借核心专利技术斩获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进步奖,更跻身中国航天系统采购供应商库,这意味着其生产标准达到“航天级”。
对行业而言,羊乳市场近年来增速快但竞争乱,部分企业仍依赖“贴牌生产”“奶源外购”,养乃世家的“自有牧场+自控奶源+自主生产”模式,正在推动行业从“拼价格”向“拼品质、拼供应链”转型。
04
彝族文化+本土资源融合
云南羊小贝工厂的未来规划,还藏着“产业+文化”的深层思考。养乃世家明确提出,将深度融合云南本土羊乳资源与彝族特色文化,比如在牧场体验中融入彝族放牧传统、在产品包装中体现地域文化符号,让“云南羊奶”不止是一款产品,更成为承载地域文化的载体。
这种“在地化”路径,对羊乳行业具有重要启示:国内羊乳产区多分布在有独特生态与文化的区域,若能将地域资源与产业深度绑定,既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又能带动当地养殖产业升级——以云南石林为例,工厂投产后将带动当地圭山山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预计可带动上千农户增收。从“一杯好羊奶”到“一条赋能地方的产业链”,养乃世家的尝试,或许会成为羊乳行业“企业发展+地方振兴”协同的新标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