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跨境营养保健品商家、品牌爆炸性增长,成分更是五花八门,但回顾整个2024年,围绕该品类的监管工作呈现较为明显的收紧态势。
年初,NMN 疑似被禁售引发行业震动,这一曾经备受热捧的成分被禁止在跨境保健品中销售,监管部门对跨境保健品成分管控的决心不言而喻。除NMN外,2024年被收紧或者禁入的成分包括但不限于:辅酶Q10、聚乙二醇、洋甘菊、乙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番泻苷、白藜芦醇、 番泻苷、泛醇、甲钴胺、叶酸、褪黑素、水飞蓟、猪胆粉、石杉碱甲、甲状腺素、黑升麻提取物、硫酸软骨素、水蛭素、小檗碱、磷虾油等。
跨境电商的商品品类繁多且复杂,这给地方现场的监管工作和审单任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通关情况的反馈来看,不同关区之间,甚至同一关区内的不同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监管区域,对于商品成分的具体单证要求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对于澳大利亚的辅酶Q10,有的地方能够接受TGA企业注册资料,而有的口岸则认为澳大利亚TGA注册监管的是药品,因此要求提供卫生证或自由销售证书。
近期,海关针对跨境进口商品展开了一轮全面的意见征询。此次征询涵盖了诸多重要内容,不仅补充和完善了正面清单,还重点聚焦于486号文的修改,其中主要涉及跨境保健品的诸多监管细节。在跨境保健品中的功能性食品尚未有统一定性的背景下,加强风险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含药品成分的问题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药典成分且属于处方药成分的,被视为高危类别,监管将异常严格;二是药典成分但在药食同源、保健品目录或新食品等范畴内的,商家需提供国家食用依据的相关资料,以证明其安全性和合法性;三是动物源成分,由于其来源和安全性具有复杂性,各口岸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四是我国没有食用依据的原料,这类成分在跨境保健品中的使用需格外谨慎。
此外,今年市场监管局对跨境进口食品的宣传工作也加强了监管力度。各地涌现出诸多跨境保健品的典型案例,与去年相比,被处罚的案例数量呈现成倍增长的趋势。同时,消费者投诉和职业打假现象在跨境领域较为突出,这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也成为了此次意见征询中两次被提及的重要因素。这反映出消费者对跨境保健品质量和宣传真实性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也促使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跨境保健品市场的整治力度。
毫无疑问,这两年很多新成分在跨境保健品领域备受追捧,未来一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竞争也将愈发激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