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越刮越猛的AI食品风潮
正在颠覆行业创新
中国食品行业的AI之路起步虽晚,但短短两年间,从营销到包装,再到设计,涌现出一大批跨界AI的食品饮料产品。各大食品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AI共创产品,不断加注AI的产业应用深度。
去年11月,联合利华宣布计划开设首个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实验室,其员工将在这里利用AI优化后的数据,增强洞察力以探索新趋势。可口可乐则利用AI设计全新口味和包装,于去年9月推出“未来3000年”的限定款可乐。
初创企业也在利用AI工具革新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越是专注于细分赛道,AI所带来的颠覆能力可能会越大。
国内AI+蛋白质结构计算与设计平台型企业智峪生科其首个产业化项目——天然香兰素,已完成美国FDA和欧洲EFSA GRAS “天然风味”标准的认证,价格远低于天然提取物,并且产能不受种植产量和气候限制。
TraceGains 的全球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食品饮料品牌都在今年寻求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竞争力——36% 的品牌已经在新产品开发中测试该技术,53% 的品牌在考虑将其用于成分采购和产品配方。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蒙牛集团旗下宁夏全数智化超级工厂成功获得 “灯塔工厂”认证,成为中国乳业首家获批的灯塔工厂,也是全球首家获批的液态奶工厂。
该工厂创新性地实现战略、运营与AI决策的深度融合,通过数智化应用完成从牛奶到餐桌的产业链、工厂内所有设备的接口连接以及整个系统集成三个全链条打通。在牛奶加工、包装和检测等环节,将交付周期缩短了55%,经营成本降低32%,极大改善了经营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看到一些企业应用AI后产生巨大价值的同时,Profet AI 大陆总经理郑诗怀则指出:国内食品饮料行业推进 AI 的进度在整个制造行业里仍显较慢,大部分还是比较拔尖的企业,主要因为食品饮料制造业整体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较低。
02
AI赋能食品饮料行业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过往在设计新产品时,从想法到产品发布可能需要很长时间。AI的出现,正在逐渐改变原有的产品设计思路。
味全借助Profet AI平台建立起风味图谱,通过AI发现消费者的感官认知与配方成分的逻辑关系,从而加速开发出新风味产品。目前味全已与Profet AI合作培养数据科学家,在咖啡感官、需求预测、配方解析等方面进行应用。
伊利利用AI对其搜集到的世界各地消费者数据进行分析,扫描出四个最感兴趣市场的数据,即中国、东南亚、日本和美国,并根据来自不同平台的数据开发出针对目标市场的产品。
伊利几年前便开发出自己的人工智能平台 Chat-GPT 内部版本,称为 Yili-GPT,曾试图在内部使用它来解决各个业务领域的问题。但最终认为其在产生结果方面“有用但有限",AI在解决产品和概念创建相关问题时非常有效,但不能仅仅依靠AI来创造所需结果。
总结大量实践经验后伊利发现:AI的优势在于加快创新和提高效率,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分析和理解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社交媒体上发现的消费者趋势,还包括成分、法规、标准、风味概况等信息,所有这些都可以使用AI进行分析,以加快基于新趋势的配方制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