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公里高速,没找到一个能用的母婴室。”前不久,因家中有急事,家住天津市河东区的张先生开车,带老婆和3个月大的儿子赶回河南南阳老家。令他没想到的是,车开上高速路后的8个多小时,他们一家会因为找不到母婴室而接近崩溃。(11月23日《法治日报》)
公共场所设置母婴室,是对母婴群体的人文关怀,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系列文件,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母婴室建设的有关规定、标准。作为支持母乳喂养、保障母婴权益的重要设施,各地正加快推进相关设施建设,母婴室渐成公共场所的标配。
但从具体政策落实看,当前母婴室建设与管理仍存在着诸多短板。首先,数量严重不足。有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月,全国能在地图上查到的母婴室数量不足6000个。其次,已建成的母婴室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许多母婴室非常简陋、设施不齐全;标记不明显、位置太难找;内部空间小、私密性较差;个别母婴室被上锁,卫生条件不尽如人意等。
某种程度上说,决定一个城市的文明指数,不仅是那些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公园美景等宏观景致,更是包括母婴室在内的微末细节;而完善的母婴室设施,不仅体现对携婴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尊重,更有助于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形成。针对当下母婴室建设使用仍存各种不足的问题,受访专家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整个社会还未形成尊重母婴隐私权、人格权的意识”。换言之,推进母婴室建设与管理,还需法治护航。
目前,我国关于母婴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统一的母婴室强制性标准。在鼓励三孩的社会背景下,亟需加快建设数量充足、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管护到位的母婴室。母婴室如何建设、如何管理,可由地方政府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无障碍设计规范》《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为参考,出台相应技术规范、指导标准或管理办法,着力解决母婴室建设共识达成难、资金筹措难、管理维护难等问题。
2021年,广东出台全国首个母婴室安全标准规范《母婴室安全技术规范》,率先对母婴室环境质量、卫生、配套用品、安全标识等明确了建设标准。目前,广州、深圳、珠海等多个地市实现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今年2月,《上海市母婴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发布,对母婴室设置要求、指示标识、管理维护等作出指引和规定,并明确“谁建设、谁管理、谁维护”原则。这为各地推进母婴室建设与管理提供了借鉴。
以法治方式推进母婴室建设与管理,需要行政、司法机关以实际行动,保障法规落地见效。行政机关要依法履职、依法行政,拧紧责任链条,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促进母婴室建设使用更加规范、司法机关应违法必究、司法为民,携手肩负起为母婴室建设与管理护航的责任。全社会成员也要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到母婴室建设与管理中来,为母婴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