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父母成国潮童装最大消费群体
继中秋节“国潮特卖”“儿童国风”等成为平台热搜的关键词后,国庆延续了汉服出街的热潮。
在河南鹿邑的上清湖畔,一场“汉服奇妙游”在国庆期间盛大举行。大量汉服爱好者身穿唐朝、汉朝、明朝等各个朝代的汉服,举行游湖赏秋、登高望远、吟诗作赋等各种活动。一场“汉服奇妙游”,不仅是一场汉服大秀,更是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秀。
在王祖蓝和李亚男发布的国庆祝福视频中,也给自家两个女儿穿上了汉服。网友纷纷表示:“从小培养爱国情怀,真的很赞”、“中国蓝,王祖蓝”、“怀里的小朋友笑得超级可爱的。”
王祖蓝给自家女儿穿汉服,是当下童装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今年国庆期间,不少家长为了庆祝祖国的生日,专门给孩子买上一套童装汉服。俏皮的丸子头加上古色古香的童装汉服,或者一身“中国红”的童装,可爱度直接爆表。
小而美店铺线上订单增速快
国潮风兴起,淘宝平台国潮风的童装店铺数量也逐渐增多。大数据显示:国潮童装线上订单增长69%,是增长较快的童装风格之一。在淘宝“国潮风童装店铺榜”上,妮莎倍儿童装排名第一。该店铺主要销售国风古装及配饰,儿童消费场景主要分为:演出服、旗袍风、女童汉服和唐装,价格亲民,定位偏中低端,店铺服装价格为60至130元。在2022年新款中国风女童汉服销量榜中,该店铺月销5000件以上,30天成交增速超过100%。
另一家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商家则是市场上较早专作儿童汉服的西子问。连续两年,该店铺在双11、双12线上中国风童装中榜单排名首位。“我们的儿童汉服基本上舍弃了梅花、牡丹等传统图案,改为绣上老虎、牛、老鼠等可爱动物图案,将帽子也做成兔子等形状,更加符合儿童活泼、童趣的形象。”
西子问店铺客服表示,儿童汉服在形制上都会有所改良,一体式汉服更方便儿童穿脱。在设计上下功夫的同时,他们也关注了家长的需求。“考虑到儿童皮肤较敏感,对于直接接触皮肤的汉服,我们都会在衣服内部额外加上一层棉内衬,穿起来更舒适,家长也会更放心。”
从市面上的国潮童装品类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适用于拍照、外出游玩、演出等场景,包含唐装、旗袍等传统古装;一类则将传统文化元素嵌入现代日常服装中,适用于日常穿衣场景,主要表达“国潮”的设计理念。
频现秀场,设计师们的新宠儿
在今年的时装周上不难看到国风童装的身影,例如2022广东时装周、2022CCFW中国国际儿童时尚周、2022中国国际时装周、2022北京时装周等。
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十二花神」锦裳玉衣·王聪作为国风童装的专场发布,锦裳玉衣以衣载道,希望传递的美是多元的价值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找到自己擅长特有的魅力,百花皆美。
红鼓小爱设计理念趋向中华文化传承,将当代时尚美学结合中国文化意念与元素的经典风格,塑造自我个性风采,通过智能化高效完成个性定制,满足个性化需求。
一寸缂丝一寸金,朗朗少年御风行。设计师将被誉为“织中之圣”的缂丝融入现代设计,让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碰撞出一种极致的视觉享受,勾勒出中西方文化交融之美。
乘风破浪的国风,背后总有少年。整体创作上延续了品牌一贯的华丽版型和精美细节,设计师大量运用流苏、串珠、盘扣、刺绣等工艺手法及中国元素,打造出当代审美与传统工艺两相结合的国风服饰。
品牌积极扩张角逐新赛道
今年5月,在第六个“中国品牌日”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发布《中国消费品牌趋势(2022)》,其中提到国品新潮已成为中国品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该调查指出,国货品牌正在不断顺应年轻消费趋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深度融合,将经典复古和个性表达进行跨界演绎,运用社交媒体推广、跨界合作等新的营销手段,积极和年轻消费者进行互动,从不同的角度,全新定义中国风、创造中国潮。
由此,国风童装的崛起也吸引了诸多品牌的注意力:星巷、幼岚等一批童装新品牌已于2021年获得了资本方加持,除此之外,市场上还有主打面料创新的小蓝象;主打亲子服的草莓南瓜等;很多新兴服装品牌通过增加童装板块扩大营收,如蕉下(防晒系列)、猫人;传统品牌FILA、安踏、李宁等的童装板块也都在积极扩张。
作为老牌童装行业的头部品牌Balabala也在借着东风发力。目前,该品牌推出了数个极具中国元素的系列童装,包括大闹天宫联名系列、苏州博物馆联名系列、水墨漫威系列等。数据显示,其国风童装在线上的销量同比翻倍。JELLYBABY、DAVE&BELLA、笛莎等品牌的国风儿童服饰,相继出圈,受到90后父母青睐。
发展至今,支撑国潮童装的并非仅是“拍照”需求,而是时尚感在人们生活中已越来越重要。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高颜值的服装早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流量有时尽,品牌无绝期”。持续创造与年轻消费者共鸣的“流量”,是童装品牌需要持续研究的功课。
在越来越强的文化自信中,传统与经典的潜力也在等待更深层地挖掘。期待越来越多的童装品牌,保有持续创新的热忱与能力,真正实现国潮文化产品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互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