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海关总署公布了2022年1-3月,各类进口乳制品的详细数据。
来源 | 乳业圈
01
各类乳制品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据海关统计,2022年一季度,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100.87万吨,同比减少11.7%,进口额39.72亿美元,同比增长8.6%,折合生鲜乳607万吨,同比-11.8%。
其中,进口干乳制品72.3万吨,同比减少11.8%,进口额35.22亿美元,同比增长9.8%;进口液态奶28.6万吨,同比减少11.6%,进口额4.5亿美元,同比下降0.1%。
一季度的进口乳制品情况中,各类乳制品的进口数据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仅有大包粉、奶油、酸奶有增长。
其中,进口婴配粉共有5.75万吨,同比减少5.4%,进口额为9.35亿元,同比减少7%,平均价格为16226美元/吨,同比减少1.7%。一季度国内的进口婴配粉主要来自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韩国,欧盟是我国婴配粉的主要进口国,占据进口总量的74.3%,新西兰次之、为18.9%,澳大利亚占2.4%,韩国占2.4%。
乳清类产品在一季度的下滑幅度大,同比减少46.2%,进口量为10.89万吨;进口额为1.75亿美元,同比减少29%,平均价格为1602美元/吨,同比上涨31.9%。国内乳清类的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和欧盟,其中美国进口4.89万吨,占比44.9%,同比减少38.2%;欧盟进口4.24万吨,占38.9%,同比减少42.7%;白俄罗斯进口0.56万吨,占5.2%,同比减少69.4%。
在一季度进口乳制品类目中,大包粉的进口实现了小幅的增长——3%,进口量为45.81万吨,国内一季度大包粉的进口主要来自新西兰,占比高达84.3%,其次是澳大利亚,占比5.7%,欧盟占4.1%、乌拉圭占2.8%。
02
婴配粉、乳清粉进口下滑,与国内外
目前遭遇的严峻环境有关系
海外疫情起伏不断,国内疫情又开始反弹,国内外疫情的形势对于婴配粉、乳清粉等进口的供应链造成巨大的冲击,以此次国内疫情的重灾区——上海来说,上海作为中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在乳品的进口环节中起到了关键的枢纽作用。
“目前,很多国外进口乳制品可以顺利运抵,但因国内物流的不畅,进口产品大多在港口搁置、积压。”
进口供应链除了受到疫情的影响之外,还有来自国际形势的影响,如俄乌战争,受战争的影响,“中欧班列”这一联通欧亚大陆、我国进口贸易重要线路的运输环节受到冲击,明显的例子是乳清类的进口,白俄罗斯减少69.4%、欧盟减少38.9%。
进口婴配粉的减少,已经在国内产生了连锁反应,如近几款进口奶粉品牌频繁出现的涨价、断货情况,其背后的原因便跟进口供应链环节有密切关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