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外疫情一波三折、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面对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纺织服装外贸行业积极发挥稳定强韧的供应链产业链优势,实现一定增长,呈现稳中向好的局面。在宏观数字增长的同时,企业主体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大,出口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和不均衡因素。
总体看,今年前八个月中国纺织服装外贸运行呈现如下一些特点和趋势。
进出口均创历史同期水平。据海关统计,1至8月,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031.9亿美元,同比增长6.8%,比2019年同期增长14.6%。纺织服装累计进口186.3亿美元,同比增长25%,比2019年同期增长13%。纺织服装进出口均创历史同期水平。
纺织服装进出口规模在防疫物资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仍能创出新高,主要原因一是在美国财政刺激计划带动下国际消费需求补偿性暴发,“一年买两年的衣服”;二是缅甸、印度、越南等周边低成本国家受政局动荡、疫情反复影响,部分订单接连回流到中国;三是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和“快速反应”供应链优势,有能力及时应对贸易格局变化,快速调整产能、抓住市场机遇。
出口增速呈前高后低态势。今年以来,受去年基数较低、口罩出口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一季度累计出口增幅高达43.7%,5月份以来,连续四个月当月出口出现下降,8月份出口降幅较前几月有所收窄。
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回归疫情前常态。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影响,全球纺织服装常规消费需求断崖式下跌,防疫物资需求激增,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结构和走向产生较大影响。去年全年,中国常规服装、常规纺织品和防疫物资占出口比重为41:34:25,防疫物资占比快速提高。今年以来,随着国际疫情的常态化和国际供应链的逐步修复,我防疫物资出口大降,口罩月度出口额从去年5月峰时的141亿美元降至今年8月的10.1亿美元,前八个月口罩累计出口89.1亿美元,同比下降80.1%。出口商品结构也在向疫情前常态回归,前八个月,常规服装、常规纺织品和防疫物资占出口比重回调为49:42:9。作为疫情期间乃至之后的必需品,随着疫情的反复,预计防疫物资出口仍将保持一定规模,但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将显著降低。
对新兴市场出口恢复势头好于发达国家。受口罩出口大幅下降影响,1至8月,中国纺织服装对一大市场美国出口同比增长2.4%,低于对全球出口平均增速;对欧盟和日本出口则分别下降19%和8.1%。对东盟、中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4.3%、22.8%、36.8%和25.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27%。与2019年同期相比,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主要市场出口均呈正增长,分别增长17.9%、12.4%、2.7%和22.2%。
服装、家纺等终端消费品出口旺盛。今年前八个月,中国服装出口1093.9亿美元,同比增长28.8%,比2019年同期增长11.8%;家用纺织品出口134.3亿美元,同比增长41%,比2019年同期增长20.7%。其中,服装对美国、欧盟、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47.3%、18.9%和9.9%,对东盟、中东、非洲和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3.1%、34.1%、38.5%和45%,对韩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重点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4.1%、39.1%和14.7%,均呈强劲复苏态势。除去年同期低基数因素之外,美国服装家纺零售创史上新高,以及部分东南亚订单回流国内,也是拉动中国服装制成品等出口较快增长的重要原因。
纱线、面料等中间产品出口保持平稳。今年1至8月,中国纱线出口95.5亿美元,同比增长48.1%,比2019年同期增长4%;面料出口417.5亿美元,同比增长40.7%,比2019年同期增长5.7%。中间产品出口逐步回归到疫情前水平。其中,面料对越南、孟加拉、柬埔寨、尼日利亚等重点市场出口分别增长39.5%、53.3%、41%和68%。值得关注的是,近期越南等国疫情恶化,不少成衣工厂停工,虽然部分服装订单回流至国内,但我对其纱线面料等中间产品的出口也受到影响,8月当月对越南面料出口同比仅增长0.4%,比2019年同期减少6.1%。后续,中国中间产品的出口情况将与进口国疫情防控情况和供应链稳定状态密切相关。
出口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前八个月,主要纺织服装大类商品的出口价格均有所增长,纱线和面料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分别增长14.9%和7%,梭织和针织服装平均单价同比分别增长9.1%和7.5%,家用纺织品平均单价增长18.9%。
主要出口省市平稳增长,中西部地区增势亮眼。前八个月,前五大出口地区中,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4.3%、9.2%、21%和28.2%,广东省受防疫物资出口下滑拖累,同比下降8.1%。河北、新疆、江西、四川等中西部省区出口增势迅猛,同比分别增长45%、81.1%、39.1%和58.4%。仅从服装看,广东省表现突出,一方面利用地理优势抢先承接了部分东南亚回流的订单,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服装出口同比增长46.3%,规模超越浙江省居全国位。
中国在主要消费市场份额的下滑态势趋缓。前八个月,中国占美国服装进口份额为27.8%,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占日本服装进口份额为54.5%,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前七个月,中国占欧盟服装进口份额为28.2%,同比减少2.3个百分点,但比2019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全球疫情的不断反复给国际和区域纺织服装供应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产能向海外转移的趋势有所放缓,中国作为世界纺织服装产业链中心,具有强大的韧性和综合优势,起到了关键性的稳定器作用。
海外消费回流带动服装进口增长迅猛。从进口情况看,前八个月,中国纺织品进口107.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比2019年同期微增0.4%;服装进口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7%,比2019年同期增长36.4%,服装占纺织服装进口比重从去年同期的37.2%上升到今年的42.5%。服装进口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国际旅行因疫情受限,奢侈品牌服饰的海外消费迅速向国内转移。前八个月,中国服装进口一大来源为意大利,自意大利进口同比激增102.7%,占服装总进口比重也从去年同期的17.4%增长到24.8%。
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广大外贸企业仍面临国际需求恢复不稳、海运物流不畅、原材料价格较高、要素成本上升等挑战。
从发达国家市场情况看,8月份美国服装零售虽再创新高,但增长势头持续放缓,后劲不足,美国8月份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增幅创1991年以来新高,也将对后续消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欧盟和日本由于多次在“封锁”和“解封”中摇摆,消费复苏乏力,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美、欧、日、英四大央行行长9月末警告说,供应链瓶颈的恶化将导致高通胀持续。从新兴市场情况看,复苏动能不及传统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7月报告下调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预期0.4个百分点。
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纺织服装外贸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利润缩水严重。一是海运运费居高不下、运力紧张尚难全面缓解。10月9日,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未能延续前期回调走势,上涨至4647.6点,达去年4月低点的近6倍,出口企业遭遇运费高于货值的情况;全球塞港船舶数字仍创新高,船期可靠性大幅下降,企业订舱难度加大。二是近期棉花等原材料价格脱离供需基本面非理性上涨,10月8日新疆机采棉价折和棉花成本价格高达26000元/吨,9月底美棉价格也逼近十年新高,在原料成本的强势助推下,部分棉纱跟随提价,远超下游纺织企业承受能力,利润受到严重挤压。此外,能源供应紧张、电价上涨等因素也将对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推升各项要素成本上涨。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纺织商会建议纺织服装外贸企业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关注国际形势,调整布局战略。要跟踪和研判中美经贸摩擦对出口造成的长期影响,美国时尚产业协会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中显示,2021年有36.7%的美国时装公司把产品采购重心从中国转向越南,高于2020年的29%和2019年的25%。有63%的美国公司表示将减少自中国的采购。出口企业应及时采取策略应对国际采购格局变化。
二是善用避险工具,防范贸易风险。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锁汇等工具,降低汇率、市场和客户风险;加强企业合规建设,避免违规风险。
三是充分利用自贸协定,优化资源配置。中国已与26个贸易伙伴达成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去年11月签署的RCEP更是为出口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外贸企业应深入研究相关自贸协定涉及的关税减让、原产地和投资等规则,采取相应策略整合区域内优质资源,加强区域间经贸合作。
四是积极开展多渠道出口,探索外贸出口新业态新模式。疫情对商业模式和消费行为产生深刻影响,跨境电商增势迅猛,成为稳定出口的重要渠道。外贸企业应大力开拓独立站、海外仓等跨境电商出口网络,直面海外消费市场,同时积极利用国内市场优势,寻求新的增长点。
五是加强研发创新,加快可持续和数字化转型。加强自主设计和自主品牌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研发设计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升级建设,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积极融入国家和地方“十四五”发展规划,实现外贸的高质量发展。
在面临重重挑战的当下,全行业需长远布局、积极应对。有理由相信,在国家稳外贸政策的支持下,在出口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纺织服装外贸必将披荆斩棘、创新转型,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