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简称“新标准”),直指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现象。据悉,新标准将于2023年9月1日起实施,涵盖31类食品,以及包括护肤水、散粉、洗护、牙膏等在内的16类化妆品。
小编注意到,次日,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了“一图读懂 |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随后,新华网发表了《食品、化妆品包装“喧宾夺主”?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将带来新变化》一文。
截自“市场监管总局官网”
综上,小编归纳出以下关键信息。
其一是明确了过度包装的概念。事实上,关于过度包装,化妆品行业人士已经探讨了好几年,只是迟迟没有得到规范,而这或许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新标准规定,包装层数过多、空隙率过大或成本过高就属于过度包装,除了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其他商品均是规定不应超过四层。换言之,化妆品包装同样不应超过四层。
过去,不少人会习惯性认为,外壳过于华丽高贵、拆起来繁琐复杂,像这样的就是过度包装。
殊不知,包装空隙率与包装成本也是重要的考量依据。前者从六方面入手,对各类内装物单件净含量提出要求;后者提醒企业要采取措施,控制除直接与内装物接触的包装之外,所有包装的成本不超过产品销售价格的20%。
其二是该标准不止对品牌商、包材商等提出要求,还为消费者充分考虑。当中围绕“如何识别小质量大包装”问题,运用包装空隙率计算公式和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起来就是遵循“一看二问三算”法则。
从某一层面看,如此用心的“教学”,正好反映了市场监管总局对其重视程度,毕竟,这在之前是比较少见的。
其三是企业和市场拥有两年的过渡期。纵观当今的化妆品包装,“精美”一词似乎贯穿所有,换个角度看,如果直接进入新标准时代,那么企业和市场会一时难以适应,加之,还可能造成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以及产生新的浪费。显然,此举给足了整改达标的时间。
后,小编想说的是,这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能不做就不做,毕竟,化妆品的价值并非由外在而定,其内在品质才是消费者的终需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