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日收盘,伊利股份涨7.54%至50.93元/股,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助力市值站稳3000亿大关。自去年6月份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70%。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午间收盘,多只乳业股涨停,熊猫乳品涨超12%,皇氏集团、鹏都农牧、天润乳业、新乳业先后封板,新农开发、科拓生物、西部牧业、燕塘乳业、均瑶健康、光明乳业等涨幅居前,涨逾7%。
乳业巨头纷纷提价
消息面上,国盛证券、安信证券研报显示,根据近期渠道调研反馈,12月29日,伊利对旗下基础白奶产品进行提价,提价幅度3-5%。提价产品占常温奶比重约20%,预计销售收入约150亿元左右,预计增厚收入约0.8%。
1月5日下午,针对基础白奶涨价事宜,伊利投资者关系部门回复称,以利乐包为代表的“小白奶”产品价格将会有小幅调整,主要是受到国内生鲜乳价格上涨影响。
自去年6月以来,乳企纷纷提价。据消费者反馈,同一光明纯牛奶产品在某终端购买价格从55元上调为69.9元,半年时间上涨27%。
乳业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安信证券表示,乳业进入新一轮原奶上涨新周期,此次疫情下,具有刚需特征的白奶消费需求旺盛,长保质期低温奶成为重要增量;国内乳制品生产对生鲜乳更强的依赖,加上奶价波动、国内原奶成本持续提升,推动乳制品龙头企业加速上游资源占有。例如2020年以来,伊利通过子公司要约收购中地乳业,通过优然牧业收购恒天然在应县和玉田的牧场群。
值得关注的是,本轮原奶上涨周期内在逻辑不同于2013年。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原奶价格就进入到了上涨轨道。根据农业农村部提供的数据,目前主产区的生鲜乳(原奶)平均价格超过了4元/公斤,12月第4周则达到了4.18元/公斤,且环比增速仍在加快。调研显示,在部分地区,市场流通的原奶价格已经达到了6.5元/公斤。
供给端看,经过2014-2016年奶价低位、养殖场亏损、环保政策缩紧后,我国奶牛养殖门槛大幅提高、奶牛存栏量持续下滑。
消费端看,由于国内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及人们对牛奶的认知,国内乳制品需求旺盛,再加上前几年奶牛养殖行业经历了大洗牌,中小养殖户相继退出,原奶供应从“过剩”进入到了“紧缺”阶段。在消费升级、健康意识提升的背景下,白奶增速更快,白奶的生鲜乳使用量高于酸奶,加速供需不平衡。那么是否会重演2014年以后,加大进口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安信证券判断,此轮奶价上涨周期拉长。由于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以大包粉为原料的乳品消费占比下降,未来乳企倾向于进口液态奶平滑国内奶价上涨, 但是运输成本较高,国内外奶价联动性或许没有上一轮那么强。原料上涨直接带动了成品价格的上涨。刚过去的2020年四季度,部分规模稍小的乳企已经开始对成品乳制品着手涨价,包括行业排名靠后的几大全国性品牌及一部分区域性乳企。
根据历史复盘,奶价温和上涨阶段,行业龙头有望携手减促提价,价格战有望趋缓,龙头盈利能力有望持续释放,业绩弹性凸显。乳制品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呈现进一步优化趋势,预计未来整个乳制品行业中“小而美”与“大而全”将同台共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