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婴儿睡袋应该怎么选?这里有一份纯技术帖

2018-03-30 来源:中婴网
概要在各种育儿群里,经常会看到妈妈们求推荐好用的睡袋。确实,相比于用被子、毯子这些,睡袋不仅安全系数更高,能够降低婴儿窒息的风险,而且更有助于保持恒定的温度,家长也不用担心半夜会被宝宝踢飞。

  “好”睡袋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相信不同的人对于“好”都有自己的感受,但抛开主观感受不谈,一个好的睡袋至少是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的。

  比如,在我国销售的幼儿睡袋就需要符合《BG 31701-2015 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这个标准是2016年6月1日起实施的,但过渡期是2年,之前产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在市场上继续销售至2018年5月31日,所以在挑选睡袋时一定要先注意一下是不是符合新标准的。

  除了要符合国标这类硬性指标,一个合适的睡袋还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尺寸

  先,一定要选择合适尺寸的睡袋,尤其需要关注领口和臀部的尺寸。

  如果睡袋过大,领口尺寸大过宝宝头部的尺寸,宝宝睡觉时就可能因为无意识的动作而滑入睡袋,出现窒息的风险;而如果睡袋过小,宝宝有可能被包的过紧,臀部和下肢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可能会影响髋关节的发育。

  在睡袋的尺寸上,商家通常会给出大致适用的月龄范围,有一些还会附带相应的体重和身长参考范围,妈妈们根据自己宝宝的月龄、体重、身长的情况来选择就可以。

  类型

  除了尺寸的区分,睡袋还有不同类型的区别,比如襁褓型、并腿型、分腿型、被套型等。

  襁褓型

  适用于新生儿和小月龄的宝宝,主要是为了将宝宝的手臂包裹住,可以减少惊跳反射。到3个月左右,随着惊跳反射逐渐消失,就可以留出手臂仅包裹下半身,这样既能帮助宝宝保持仰卧,还不会妨碍到他们自我安抚。一旦宝宝可以自主翻身,就不要再采用襁褓式的包裹了。

  并腿型

  是襁褓的延伸,适用于1个月以上的宝宝,这类睡袋的下摆比较宽大,不会束缚宝宝的腿部活动,同时还可能兼具包裹双手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当包裹双手时,睡袋内的温度会略上升,如果是包裹使用的话,宝宝的衣物可能需要减少一件。

  分腿型

  适用于会走路后的大宝宝,在换好睡袋到真正躺到床上睡觉的这段时间,有些宝宝可能还想再活动一会儿,如果被困在睡袋里可能会让他不爽,分腿型的睡袋正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被套型

  一般适用于1岁以上的宝宝,到这个月龄,宝宝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发展,通常不用太担心睡眠安全的问题了,但换睡袋仍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睡前仪式的环节,而且不用担心宝宝踢被子的问题。

  面料及填充物

  睡袋属于贴身使用的产品,所以布料和填充物的标准,需要按照我国0~3岁幼儿服装类别技术标准执行,也就是GB31701-2015 A类标准。在挑选时,妈妈们要注意是否有A类标准这条。通常只要符合此标准,就不用担心甲醛、掉色、涂层、印染、填充物等等一系列问题了。

  面料

  织物面料主要分为天然面料和非天然面料,大致分类如下,权当了解一下:

  幼儿织物以植物纤维为常见,动物纤维次之。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睡袋,面料多数是天然植物纤维面料,比如纯棉面料,这也是很多妈妈的。对于纯棉睡袋,比较推荐颜色素雅,未经染色,这样可以避开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过敏。

  不过,在搜索产品的时候,我也看到了一些竹棉纱布面料的睡袋。竹棉纱布就是指竹纤维和棉混纺而成的织物。说到竹纤维,可能妈妈们都不陌生,有商家可能会宣传说竹纤维具有天然抗菌的效果,但实际竹纤维属于非天然的再生纤维,是竹子经过加工处理后创造出来的人造丝,制造过程还用到了化学品二硫化碳,并不会保留竹子的任何天然抗菌特性。2009年的时候加拿大就曾发出过公告,要求这类纺织品明确标注为“以竹子为原料的人造纤维”以降低对消费者的误导。

  我国虽然是竹纤维的生产大国,但对竹纤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此也给宝妈们提个醒,竹纤维并非天然纤维,虽然也有着吸湿透气等诸多的优点,但是如果冲着抗菌效果,还是要慎选了。

  填充物

  幼儿睡袋的填充物,可分为纤维类和羽绒羽毛类填充物两类,市面上的睡袋填充物以纤维类为主,常见的有:聚酯纤维(也称仿丝棉),蚕丝和杜邦舒弹丝絮片(一种新型环保可再生纤维短丝)。羽绒羽毛类虽然也可被允许用作填充物,但还是比较少见的。

  填充物无论是纤维类,还是羽绒羽毛类,都应符合GB 18401 中对应安全技术类别的要求;如果是羽绒羽毛填充物,还应符合GB/T 17685 中微生物技术指标的要求。不过宝妈们倒不用记这么多,只要标签上标有GB 31701-2015 A类字样,就已经涵盖了以上技术指标。所以,一定记住这个从今年6月1日开始执行的强制性国标!

  厚度和Tog等级

  在很多介绍睡袋的文章里,都会看到Tog(托格)这个名词,这是用来计量寝具、衣物保暖程度的单位,数值越高,保暖性越强。

  一般来说,0.5 tog 适合夏季开空调的室内(24-27 ℃),1.0 tog 适合春、秋白天小睡的时候,或者冬季开空调/暖气的室内(21-23 ℃),2.5 tog 是使用频率高的,正常室温(16-20 ℃)下都可以使用,3.5 tog 适合冬季没有暖气的房间 (12-15 ℃)。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睡袋都是用Tog等级来表示保暖程度的,有些睡袋会用几层纱布来表示厚度,或是对应多少温度来表示适用范围,妈妈们根据商家的备注来选择就行,通常一款睡袋对应的适用温度区间就是3℃~5℃上下。

  睡袋的厚度通常根据卧室温度选择就行,但合适的穿盖还需要考虑睡袋里面给宝宝穿的是什么。有一些商家制作了不同温度下睡袋和衣物的选择,我找了两张供妈妈们参考。

  其他配件

  拉链

  通常睡袋的拉链都在前侧的中间,也有的在侧边,拉链位置的选择,完全看个人需求和喜好,有些妈妈担心中间拉链会膈到宝宝的肚子,会更倾向于选择侧边拉链的。

  另外,拉链设计的睡袋,在拉链的内测、末端都应该有衬垫,以免拉链划伤宝宝的皮肤;拉链的材质更推荐选择塑料材质的,万一出现意外,塑料拉链可以减轻夹住事故的伤害程度;如果宝宝夜间还需要更换尿不湿,有双向拉链的睡袋会更方便一些。在购买到睡袋的当下,妈妈们也需要先检查拉链是否顺滑,顶端是否有锁扣这些细节。

  还有一些睡袋不是拉链设计的,而是用纽扣在肩膀上固定。纽扣或者按扣形式的睡袋,相比拉链固定的睡袋,宝宝更容易蹬开,另外纽扣或者按扣的睡袋,要重点检查一下纽扣的牢固程度,警惕纽扣被宝宝误吞的风险。

  这里还要提醒大家一下,在新国标中规定睡袋的肩带应是连续、固定、无自由端的,这也意味着,在新国标强制执行以后,肩膀上用纽扣固定的形式就不被允许了。

  绳子

  相信很多妈妈都听过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但其实婴儿在床上的意外窒息和绞窄(Accidental suffocation and strangulation in bed, ASSB)也是一岁以下婴儿突然意外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绳索类的部件的床品会增加ASSB的风险,因为绳子可能在无意间缠到宝宝脖子上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而且,在《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也规定了 7 岁以下儿童服装的帽子及颈部不允许使用绳子。

  所以,请一定不要买有绳子的睡袋。

  帽子和袖子

  婴儿的主要散热器官在头面部,帽子的存在会阻碍其散热,导致过热,新国标中也建议三岁以下婴儿穿的睡衣、睡袋不带有帽子。

  至于要不要袖子,出于安全的考虑,我更推荐无袖睡袋。因为无袖睡袋能够保证宝宝腋下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散热,避免温度过高,要知道过热也是SIDS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室内温度实在有些低,也更建议使用一些采暖设备来提高室内温度,而不是一味地给增加宝宝穿盖的厚度。

  这里再多说一句我查资料时的发现,英国在2009年颁布了婴儿睡袋标准(BS 8510:2009),但这个标准仅针对无袖睡袋,在标准的声明部分写道,由于有袖睡袋研究信息太有限了,而这个标准是基于现行的行业规范,所以不适用于有袖睡袋。也就是说,英国虽然也有销售有袖睡袋,但并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

  商标、水洗标

  根据《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对于缝制在可贴身穿着的幼儿服装上的耐久性标签,应置于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位置。挑选睡袋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商标的位置,注意一下是不是会接触到宝宝的皮肤,如果商标是在睡袋外部的就省心了。

  旅行睡袋的选择

  现在带宝宝出门旅游的家庭越来越多,难免会遇到要在旅途中安排宝宝睡小觉,所以这里也介绍一下旅行睡袋。

  这种睡袋,非常适合推车出门却正好到了小觉时间,或者在车载安全座椅上昏昏欲睡的宝宝,睡袋的设计,很好地考虑了安全座椅或推车的三点或五点固定系统——在睡袋的背后有一个开口,提供固定系统的插槽可以从睡袋背后穿进,并由前面的双向拉链口穿出,既不影响安全固定,也不影响睡袋的使用。比起时不时要操心会不会掉下来的毛毯,这种旅行睡袋还是要方便的多的。

 

围观点赞

婴儿睡袋应该怎么选?这里有一份纯技术帖
在各种育儿群里,经常会看到妈妈们求推荐好用的睡袋。确实,相比于用被子、毯子这些,睡袋不仅安全系数更高,能够降低婴儿窒息的风险,而且更有助于保持恒定的温度,家长也不用担心半夜会被宝宝踢飞。
长按图片下载保存 或 分享朋友圈/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