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盘点2014中国零售市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2014全年与2013持平

2015-03-27 13:27 来源:宝贝市场

  据尼尔森公司2014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中国消费者信心依然乐观,但相比前4个季度下降4点,回落至107点;同期,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2点至96。尽管本季度有所回落,但全年来看,2014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维持在IIO点的较高区间,并与2013年持平。(尼尔森消费者信心指数通过测量消费者的个人经济情况、就业预期和消费意愿得出,以100为标准,高于100表示信心水平乐观,而低于100则表示相对悲观。)

盘点2014中国零售市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2014全年与2013持平 保持在IIO高点

  盘点2014消费市场大趋势

  高信心、新一线、关注健康、生活品质

  纵观2014全年,中国消费者信心保持110的高位,高出全球水平1 3个点。如果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中国消费者信心也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大趋势下。

  对比2013年,中国消费者在就业预期和消费意愿上也有一定增长。其中,中国消费者的就业预期和消费意愿相比2013年分别增加一个百分点为74%和44%;收入状况与其持平,保持在69%点。

  从区域上看,中西部信心指数虽然目前仍相对落后(104),但增长为明显,2014年中西部消费者信心指数相比2013年提升了4个点。南部(112)和北部区域(112)分别增长两点;东部沿海城市(112)相比2013年整体回落3点。从城市级别来看,二线和三线城市信心增幅大,相比201 3年分别增长5点和4点,均达到IIl;四线城市(109)增长两点,一线城市维持平稳(113),农村(109)下滑3点。

盘点2014中国零售市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2014全年与2013持平 保持在IIO高点

  “第四季度的指数回落并不会影响中国消费者市场,特别是当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转型,正从基础性需求过渡到对高生活品质的需求。”尼尔森中国区总经理范奕瑾说道。根据尼尔森研究,收入和健康依旧是2014年消费者关注的话题,相比2013年分别增长了3个和4个百分点。当被问及在覆盖了基本生活费用后,消费者如何花费余钱时,储蓄(63%)依旧是中国消费者的;同时,在过去的2014年,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外出就餐(36%,对比201 3年增长8%)、购买鞋服(45%,+6%)、个人数码产品(27%,+6%)、以及将花费投入到子女教育(37%,+5%)、车辆使用及保养(22%,+4%)、休闲度假(21%,+4%)等项目上。 “这些对零售商和制造商而言,无疑都是佳音,如果这些领域能深度挖掘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中国消费市场有望得到进一步激活,”范奕瑾指出。

  零售消费品市场增速放缓,消费者支出仍持续增长

  根据尼尔森零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线下零售快消品市场销售2014年增长5.5%。

  “尽管对比2012年l 5%的双位数增长,线下快消品零售市场的增长的确在明显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在减少开支。相反,面对更多的购物消费渠道和更多的选择,消费者每年都在增加消费开支。但市场生态衍生变化,竞争愈加激烈;厂商需综合考虑线上线下渠道资源、本土品牌与跨国品牌竞争格局、成熟消费细分群体和新增长群体需求差异性等维度,有策略地调整战略布局,在博弈中,适应中国消费市场新常态。”范奕瑾指出。

盘点2014中国零售市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2014全年与2013持平 保持在IIO高点

  电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线下零售渠道风气直追

  根据尼尔森数据,2014年中国零售市场电商渠道增长颇为可观。同时,移动端购物势头强劲,48%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会选择移动购物,而美国的这一数据仅为33%。多元化网络平台、网络造节的成功、物流支持,无不驱动零售电商增长。

  尽管面临如此高增长的电商市场,线下零售商为了争夺消费者的反击之战也成为2014中国零售市场的一大亮点。 “线下零售商们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落地线上线下营销新模式(如020),以及更专业门店细分等新策略,与中国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范奕瑾指出。

  市场再细分,新增长消费群体涌现

  除了极具未来潜力的90后消费者,尼尔森认为老年消费群体是具备极大潜力的重要消费群体。尼尔森的零售研究数据显示,20 14年锁定这个细分群体的快消市场已取得双位数增长。 “老年群体无论在人口规模及消费能力上,都能为中国未来消费市场带来巨大机会。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财富积累,使得今日的中国老年人具备较强的经济和消费能力。”范奕瑾表示。

  然而,另一份尼尔森2014全球调研报告指出,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零售渠道,老年消费者的需求并未被满足,市场尚存许多空白点需要去填补。

  “零售商和品牌商总是在斟酌构建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其实他们更需要倾听老年消费者的声音。”范奕瑾指出。 “此外,随着互联网正不断更新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聪明的市场人员不仅要懂得与老年消费者取得联系,也应把握互联网大趋势,挖掘未来老年群体不断衍生出的需求。”

  本土厂商VS跨国品牌,争夺消费者之战愈演愈烈

  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成为2014年中国零售市场的另一个亮点。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快速成长期之后,本土品牌正不断缩小与跨国品牌之间的差距。

  在尼尔森所监测的前30个快速消费品品类中,2014年,本土品牌占比接近七成(68.4%),如家居用品(72010)、饮料(65%)、乳制品(92%)、粮副食品(75%)。即使是跨国品牌长期具备优势的个人护理品类,二者的市场份额差异也在不断缩小,中国品牌以48%的市场份额迎头赶上。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消费市场是一个特别不一样的市场,其生态和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跨国企业面对的已不再是5年前的市场,他们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中国消费者需求,向本土厂商学习。除了对消费者更贴切的理解,于产品设计中巧用中国元素,本土厂商具备高效的销售市场管理经验,他们对市场的新需求和在社交媒体中广泛谈论的新事件能给予快速响应,并懂得借力本土零售商,展开更好的合作关系。”范奕瑾指出。 “同时,他们懂得‘西学东渐’,以‘走出去’战略争取更广阔市场和资源,重视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新,增加品牌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在以上中国零售市场正在呈现的新常态下,尼尔森预测2015年,快消品零售市场将保持5 . 5%的增速:厂商和零售商需把握机遇,突破固有的竞争策略,以“变”求增长。

围观点赞

盘点2014中国零售市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2014全年与2013持平
据尼尔森公司2014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中国消费者信心依然乐观,但相比前4个季度下降4点,回落至1...
长按图片下载保存 或 分享朋友圈/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