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多美滋联合三大权威儿童学术团体及五大媒体共同倡导关注宝宝抵抗力,将每年3月21日作为“中国宝宝抵抗力日”,以此来持续获得社会各界对中国儿童免疫力的关注,并号召社会各界为了“中国宝宝的抵抗力”行动起来!
这一话题也获得了知名财经媒体人、原财经总经理秦朔先生的关注,他不仅亲自出席了这场公益活动,还接受了中婴网的独家采访,从他的生活经历和财经观察视角分享了他的育儿观。
中婴网·秦朔专访
中婴网:您好,秦老师,非常高兴在“中国宝宝抵抗力日”这天采访您。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您认为我们在宝宝抵抗力这一话题上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秦朔:我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谈谈切身体会,我觉得其实孩子的营养和教育等要回到正轨,现在很多人的观念都是追求特效,寻找特别的方法,其实没那么复杂。从小孩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让他们有好的价值观,好的生活习惯,好的思考习惯,做一个心智健康的人,其实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我作为一个财经媒体人,从社会的观察角度觉得人是环境的产物,什么样的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所以,我觉得与孩子相关联的这些医药保健、营养、运动、教育、社交、游戏等方方面面围绕孩子的生态里面,现在还是有很多担心的问题,社会方面应该重视这些问题。
中婴网:不少人有这样的发现,孩子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营养更丰富了,但是身体抵抗力却弱了,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秦朔:我觉得这次是抵抗日提倡的是“不能过度保护孩子”。之前我看过一部美国电影《荒岛余生》,看了以后还是很受触动,那是一个人因为海难飘到了一个岛上,独自一个人生活了很多年,这反应出一个人其实是很强大,没那么容易被压垮。
我们现在来看看孩子的成长环境,因为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我们长期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怎么可能孩子的房子,让家里其他人来按揭呢。你工作了,你读大学了,你贷款就还要自己还款呀。这个就是我们过于讲究一种依存和传承,给了孩子过度的爱,这种过度的爱使他们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从一个社会的角度思考,什么是社会影响免疫力,就是当孩子遇到风险、危机、困难、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这才是人的社会影响免疫力。你看现在很多小孩,这样影响的免疫力很差,胆小、畏畏缩缩,不敢去面对,怕出事儿,好像外部乱的不行、坏的不行、差的不行、脏的不行,这样培养的都是温室出来的孩子。有一次,我在我们小区里面跟我夫人散步,发现你前面一群人在交流一个话题,为什么院子里有的草长不好,要换草种,院子里的树、花长不好,但是小区里十字路口、岔路口却长得很好,就是因为它们要直接面对阳光雨露,所以那些都没人管的花草长得都特别壮,所以我感觉问题还是出在了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中婴网:您在国外学习生活过,也经常接触不同国家的育儿文化,您看到的中国与欧美国家育儿观念明显的差异在哪里?
秦朔:我觉得总体而言,国内还是比较强调培养人才啦。那么西方特别是欧美,它们也不是不想培养人才,人家也愿意上哈佛,但是更重要看的自由发展,年做个健健康康的人,将来当个管道工也没所谓,你想干什么都行。像美国的这比尔盖茨、乔布斯、鲍尔默、扎克伯格等,全部都是半道退学的,那又有什么所谓呢。所以,我觉得欧美更在于人的自由、自主。
但在中国,很多父母都会给孩子预设一条通道,家长在这方面有时候过于用心。中国的小孩有多少真正愿意弹钢琴的呢,但父母非要让孩子去学,所以,在中国就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经常去弄一些很出名的人,比如哈佛女孩这列的,这在上个世纪都很轰动,后怎么样呢,慢慢地伤仲永的现象就出现了。反而是真正的优秀的人才,他并不是靠你强压的预设,他有自然地生长过程,他终绽放了自己。
我们有严格的知识传导性的教育,让你获得答案,而不是让你提出问题。这样带来的好处是中国人的基础教育比较扎实,基础教育确实是全球。但事实是,你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批判精神和跟外部相容的能力就弱了,这点我们也赶不上印度。我近刚刚去过印度,觉得很有意思,国人的包容性和容纳性是不够的,太单一,答案都是标准答案。所以,你看中国人很少做全球大企业的高管和商院院长,印度已经有哈佛商院院长、莱斯商院院长、芝加哥商院院长、康奈尔商院院长,谷歌前三把交椅除了两个创始人也全是印度人。,微软的把交椅是印度人,花旗、百事也是印度人。为什么印度那么多国际巨头的高管呢?我去印度跟他们交流的时候,有一个原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印度讲22种语言,印度有三种主要的宗教,这也导致印度人对天然地能适应的多样性。所以在美国这样的大熔炉环境里,反而印度人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响应能力好,因为这种适应能力,特别是领导力上的适应能力,得有发自内心的文化包容性。中国人骨子里是没有这种文化包容性,骨子里还认为什么什么是劣等民族,什么什么是不如我们,就我们学习好,就我们怎么怎么样。但事实上我是们文化的开放包容度不够,所以中国的小孩在国外老是找不到朋友,老是出现这样的问题。
中婴网:现在很多90后父母育儿观念有偏差,您给年轻父母们有哪些建议?
秦朔:我个人觉得教育还是要多种方式,有家庭教育,有个人自我教育,社会教育,也有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当然我认为非常重要,占了主要的时间。当然,别的教育各有其作用。但不管是哪种教育,都是要培养个人的主体性。
要让孩子个人要建立自己面对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能力,这样他可以应对各种情况。如果个人建立不起来这种心态和能力,总是学校和父母帮他解决解决,或者寄托于社会帮他解决,我觉得这个孩子以后生活在这个发杂的社会里很很难。所以,我觉得中国在这方面应该学会引导孩子自己成长,比如养成阅读的习惯,交流、分享的习惯,慢慢地会更容易形成这种能力。
中婴网:幼儿抵抗力离不开合理的营养摄入,因此,母婴营养食品,尤其是幼儿配方奶粉营养就显得特别重要。像多美滋这样的国际奶粉都会设立公共营养部门,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但国内乳企却很少有这样的投入,请您谈谈公共营养指导的必要性?
秦朔:我夫人就是学营养的,学预防医学,过去我在这方面与专家学者也有交流。多美滋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两点,一个是这是一家有价值观的公司,它给人的感觉很正直,亲和力很好,一个公司有没有价值观差别很大。我们中国公司往往把一些宣传口号当成价值观,这个是不行的。宣传口号赋予了强烈的商业目的,为了多卖东西,这个口号不践行无所谓。有教养的市场经济和没有教养的市场经济还是差别很大的。第二点是社会责任,是每年都出企业负责任的报告,比如普及公共营养方面的知识,以及像今天这样的公益活动。。
我之前在财经做过七星奖的活动,也是向社会传播正确的观念和知识,这方面其实多美滋是不遗余力一直在做的。那我觉得这个短期看是投入性的东西,并不能创造多大的股东利益;从长期看,我觉得只有社会建构了一个逻辑、事实和知识基础之上的利益诉求,这样慢慢所有的消费才会理性化,那么这种优秀的公司的价值才能够真正显现。
中婴网:今天多美滋主办了这样一场公益活动,有商业考量,但更多的是公益,您认为商业与公益应该如何结合?
秦朔:我觉得核心问题还是公共利益要跟企业长远价值目标要稳合,举个例子,比如一个手机厂商,假如说它的理念是环保,那么事实上它应该竭尽全力去采取可降解、可循环的材料,这样才符合环保的理念。今天我们来看多美滋,比如说公司价值观里面讲到诚信,那么你的价值观念就是你存在的使命之一,并用实际行动来践行。那如果你向社会传达的知识不专业、不权威、不负责,换言之说不是专家学者真真正正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给出的,那么你跟你的价值观就相距甚远了。那我觉得他们做的这个事情其实跟公司的长远价值观是不矛盾的。
中婴网:母婴产业是朝阳产业,近几年很多资本进入幼儿奶粉领域,有很多是盲目投资,失败的不少。作为一名资深财经观察员,您对投资母婴产业有什么样的建议?
秦朔:我觉得母婴行业的前途是毫无疑问的,随着二胎、城市化、中产阶级消费升级,所以大家肯定会倾向于选择优质的母婴产品。我当年去爱尔兰的时候,跟他们农业部长交流,爱尔兰可以做到每一牛都可以追溯,这是非常惊人的。
中国的母婴产业如果发展的健康,甚至可能会把全世界很多原产地的资源都带入中国。因为中国的消费量太大了。我对这种投资也有两个方面的担心,是对消费者的教育不负责任,因为消费者的行为是受消费者教育影响的,就是一个消毒者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中国消费者从众心理特别厉害,我认为你传导的东西符不符合公共卫生和公共价值的基本立场,这点非常重要。第二个我认为在中国市场竞争其实是系统化的竞争,这不是那么简单的,像过去一样打个广告,搞个事件营销,搞个概念,我觉得未来竞争会升级。今天的竞争它的核心是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的竞争,会代替过去基于营销宣传的规模竞争。所以这时候你的产品到底行不行,到底能不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这个我觉得非常重要。母婴行业当年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很大的冲击,,我觉得如果急功近利,不守本分,抱着投机的心态,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中婴网:非常感谢秦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从您的生活经历、财经领域的分析判断分享了您的育儿观,以及对中国母婴产业的解读。
秦朔:谢谢!谢谢大家和我一起关注“中国宝宝儿童抵抗力日”。
秦朔,原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财经日报》总编辑。复旦大学新闻系学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博士。
1990年到2004年在广州《南风窗》杂志工作,1997年起担任总编辑,领导《南风窗》成为中国影响大的政经杂志。2004年11月15日《财经日报》创刊后任总编辑。2009年底任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财经是中国规模大、品种完整的财经媒体群,拥有电视、日报、广播、杂志、网站、研究院、无线、新闻社及财经信息服务业务。
著有《大脑风暴》、《传播成功学》、《感动中国》、《美国秀》、《大变局》、《告别GDP崇拜》等著作。论文《中美杂志比较研究》是国内杂志业引用多的论文之一。作为国内早提出“告别GDP崇拜”和“探求国民幸福总值”的代表之一,所著《GDP先生的讲述》一文被收入《宏观经济学》研究生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秦朔曾被《中国青年》杂志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的100位中国青年”、先后获得“2005年度影响传媒人物”(《今传媒》)、 “2010年度中国传媒年度人物”(《传媒杂志》)等多个业界荣誉。2007年获得上海市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2009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还获得2009-2010年度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及201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温和好吸收,健康多美滋
长按扫码 进入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