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儿童食品的行业标准缺失,让这一细分市场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过去,一些虽然没打着“儿童食品”旗号,但实际以儿童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商品,如“高油、高糖、高钠”的辣条,许多都出自卫生条件一般的小作坊。这些所谓的“五毛商品”,在广大农村地区流行,对儿童健康构成不小的威胁。近几年随着相关治理的深入,这些探触儿童食品市场下限的商品在源头上大大减少,而那些把“儿童食品”当作营销噱头的商家仍未受到应有的监管和约束。儿童食品的行业标准缺失,诱使许多食品企业纷纷涌入,试图在这个高溢价、高利润的市场里分一杯羹。
让儿童食品名副其实,关键是要标准先行。2020年6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等联合发布了一份《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对儿童零食营养健康和安全等进行了系统规定,这是我国关于儿童零食的专门标准。不过,该标准属于行业协会出台的指导性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对商家的约束作用比较有限。
从长远看,儿童食品行业必须走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路径。或可效法婴幼儿奶粉标段的设计,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和身体特征,划定不同类型儿童食品的标准,符合相应标准方能打上儿童食品的标志,让儿童食品不再成为商家想打就打的“概念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68466559@qq.com
长按扫码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