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乐高教育:协作与学龄前学习(下)

2015-02-11 17:41  中婴网

  在上一期【专家讲堂】《乐高教育:协作与学龄前学习(上)》中,介绍了在儿童 3-5 岁时重点培养其社交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期我们一起来看看影响学龄前协作学习质量的因素吧。

乐高教育:协作与学龄前学习(下)

  影响学龄前协作学习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研究表明,在学前班采用适当的方式实施协作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影响到儿童学习的质量。

  有效协作学习的框架

  协作学习任务应辅以一定的结构框架和具体的教师角色,以便对学习产生积极促进作用xvii:

  • 课程应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

  • 应设定共同的目标

  • 儿童应很容易发现(和/或在他人帮助下了解)协作的好处

  • 所有组员应始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任务中。

  同样,研究还表明,教师在各年龄层的协作活动中发挥着同样的作用:他们需要设定明确的活动目标,在活动期间对各组进行监视,必要时采取介入措施,并帮助儿童回顾自己的经历及所学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年龄很小的儿童也能从与同伴的协作中大获裨益xviii。”

  协作与趣味氛围

  研究表明xix,课堂气氛对于协作活动的效果具有巨大影响:学生间及学生和教师间的关系对于协作学习活动是否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只是安排需要协作完成的活动远远不够;还需要营造活动气氛,从而带给人互信、温馨和互敬的感受xx。

  某些因素对协作气氛不利:课堂和学习活动侧重于竞赛及谁能更好地完成目标时,或者在心态上不允许自己(或他人)犯错误或出错。下面的内容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要在学前班上,尤其是在协作学习环境中运用趣味学习方法xxi。

  趣味性可有效引导儿童的学习心态,确保将其引导至实验和探索目的,而不是感到自己在接受训练和测试。它还能够带给儿童安全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执行任务和应对挑战时,只要知道怎么玩了就能懂得如何“进攻”xxii。

  协作任务等级

  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就学龄前学习的协作/协作活动类型提供了实用指导。他们确定了四种基本协作任务xxiii:

  • 受外部控制的协作任务 – 需要进行简单而有组织的分工;在教师的召集下,每个儿童都需要在任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 开放式的协作任务 – 采用非正式、不完整的分工方式;儿童按照开放、自导式任务要求一起探索或共同完成任务,其中许多环节为半独立完成。

  • 明确规定了互助角色的任务 – 需要明确规定互助角色。

  • 具有互助角色的任务 – 需要持续协作,未设定组员行为指导者角色。

  应始终按照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求,考虑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协作。因此,对于简单的协作学习任务(上述第 1 和第 2 项协作任务),学前班学生可以以大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尽量不要介入;而对于较复杂的协作学习任务(上述第 3 和第 4 项协作任务),若学前班学生三人一组,同时在教师近距离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情况下,则会更容易成功完成任务。

  教具的影响

  实物和教具会在协作任务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能够帮助进行非常具体的分工和角色说明,同时还能使终结果对于学生而言清晰可见;它们会进行一些展示和说明,并会指出其协作后的一些结果xxiv。

  在协作过程中,物理(和数字)教具充当联合注意实物和“第三个公用实物”(common third),以让各个学生专注于同一个终目标xxv。

  协作伙伴(即儿童)共同创造的实物还能让其更容易就看法和偏好等讨论分歧和比较共识。因此,实物和教具在规划协作学习体验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会影响学习效果xxvi。

  结论

  • 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研究表明,与他人一起学习及向他人学习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式。

  • 三至五岁的儿童在社交和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会取得巨大进步,而协作学习体验与这种能力发展相关并且受其推动。

  • 研究表明,学前班学生会从协作学习体验中大获裨益。

  • 研究表明,应按照协作学习体验的复杂程度对于学龄前儿童近发展区的适用性,规划并考虑协作学习体验。

  • 研究表明,为了实现佳效果,应通过在学前班上营造协作气氛以增强协作,同时提倡运用趣味学习方法。

  • 研究表明,使用教具有助于协作学习任务的成功完成,尤其适用于学龄前儿童。

围观点赞

乐高教育:协作与学龄前学习(下)
在上一期【专家讲堂】《乐高教育:协作与学龄前学习(上)》中,介绍了在儿童3-5 岁时重点培养其社交能力的必要...
长按图片下载保存 或 分享朋友圈/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