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级”纯属忽悠!儿童化妆品还有哪些坑?

2021-12-24 来源:未来网

  未来网记者从京东方面获悉,按照京东POP店(即开放式店铺)目前的规则,一个店不允许开两个类目。如母婴店、玩具店专营店等入驻审核时,不允许跨类目卖儿童化妆品,后台不支持添加相关商品,除非店家后期单独向招商部门申请特殊审批。

  但是,在多个电商平台,未来网记者以“儿童化妆品”为关键词搜索,弹出很多玩具店、礼品行、母婴店等,甚至还有五金店。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里面卖的却是被包装成“玩具”的儿童化妆品。不少店铺的工商资质信息显示,其业务范围并不包含化妆品。

  化妆品“伪装”成玩具

  参加节目表演,圈子社交,小朋友也开始流行化妆。“颜值经济”裹挟下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新赛道——儿童彩妆,甚至有小学生做起了美妆博主生意。

  考拉海购2020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儿童彩妆同比上年增长300%;2020年5月,儿童化妆品的整体销售额增长超1200%。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看到一款儿童化妆品礼盒,店家名字为“博汇玩具专营店”,店铺主要推荐商品是儿童化妆品。但其店铺资质和工商登记信息中均无化妆品业务。

  未来网记者该店的客服咨询化妆品资质和备案号等信息,被告知“收到货,都可以看到。”“您要看什么,就有什么。”

  无化妆品经营资质的玩具店大卖儿童化妆品,他们是如何通过审核的呢?

  未来网记者联系该玩具店所在电商平台的人工客服,被告知“目前开店卖儿童化妆品,没有强制的(化妆品)资质要求。”

  这就不难解释电商平台上为何出现了那么多没有相关资质的玩具店、礼品行都在卖儿童化妆品。

  京东方面向未来网记者新回应称,目前已在全平台进行整改,将玩具店违规上架的商品予以下架。一旦发现问题,会根据规则处罚,绝不姑息。

  这些“玩具套盒”里装的用于涂抹在儿童身体皮肤的产品究竟属于化妆品,还是玩具?

  2021年10月8日,我国针对儿童化妆品监管的法规文件《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发布。尽管该《规定》未对儿童彩妆是否属于化妆品给出说明,但是,近日,国家药监局对上述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认定。即“儿童彩妆产品符合化妆品的定义,应按照化妆品管理。”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解释,儿童彩妆属于化妆品再无争议。装进“玩具套盒”里的彩妆自然也是化妆品,应遵守《条例》和《规定》要求,其生产经营者应加强儿童化妆品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且配方设计遵循安全优先、必需和配方极简原则。

  明明是化妆品,为何会被包装成“玩具”?

  儿童彩妆生产代工厂佛山市雅丽诗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目前市面上的儿童化妆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妆字号,另一类是玩具类。妆字号化妆品需要备案;作为玩具的话,不需要备案,取得3C认证就可以销售。

  于是,为了绕过化妆品的严格备案审批和监管,很多企业利用擦边球的方式,将儿童化妆品“变身”为玩具。

  “如果不是参加演出或学校的庆典,我不会给孩子用彩妆。”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王红蕊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彩妆含有大量人工合成的色素和粉剂类成分,合格的儿童彩妆产品都会对儿童皮肤造成负担。更何况,很多儿童化妆用品被伪装成“玩具”,安全性更难保障。

  “食品级”宣传大行其道

  事实上,儿童化妆品并非以玩具这一种方式向儿童渗透,宣传“食品级”是商家的又一擦边球行为。比如“‘纯植物提取’‘清水可洗’‘食品级’,安全无毒副作用,孕妇儿童都可以用。”

  这些都是商家常用的宣传套路。

  尤其是儿童唇膏,有的商家把“食品级”“可食用”等吸引眼球的字眼标注在外包装上或写进产品介绍里。

  未来网记者看到,某电商平台上“红色小象旗舰店”售价200多元的儿童化妆品套盒的宣传文案里,儿童口红、唇膏均强调“可食用色素”或“食品级色素”。

  “我就是冲着‘食品级’这仨字买的。”家长曾女士在线下店购买了一款曼秀雷敦唇膏,上面标识“食品级”成分。“我以为这种(唇膏)是可以吃的,感觉特别放心,给孩子用的也是这款。”

  对此,曼秀雷敦(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回复未来网记者称,“曼秀雷敦将尽快采用新标签,以符合新法规的要求。”

  儿童化妆品贴上“食品级”标签,是否就意味着安全?

  王红蕊认为,很多标榜“食品级”的儿童化妆品并没有取得国家妆字号备案,其成分几乎和成人护肤品一样,如果涂在儿童稚嫩的皮肤上,无疑会造成皮肤损伤或过敏。

  即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的《规定》明确要求,“儿童化妆品标签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食品有关图案。”

  为了避免消费者被“食品级”概念忽悠,2021年10月18日,国家药监局明确提示消费者,“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

  这对于把“食品级”当噱头的儿童化妆品企业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食用级”概念属于虚假宣传

  既然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为儿童量身定制的“食品级”化妆品的安全性自然也要打个问号。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儿童使用彩妆后皮肤过敏、溃烂,登上热搜;消字号宝宝霜导致婴儿变“大头娃娃”......

  朱巍表示,很多商家利用“食用级”概念让家长误以为吃都可以,抹在脸上肯定安全。从法律的角度,这属于虚假宣传,商家和平台都有责任。

  2021年,厦门香普尔日化有限公司因无证生产儿童化妆品被罚337万余元,其法人代表谭某被终身禁业。这是《条例》实施后,全国处罚到个人并终身禁业的化妆品行政处罚案件。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于鲲向未来网记者解释道,《规定》中明确,“使用禁止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原料、应当注册但未经注册的新原料生产儿童化妆品”及“在儿童化妆品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根据情节,涉事企业会被吊销化妆品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终身禁止业;构成犯罪的,还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电商平台的责任,十多天后即将生效的《规定》和《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于鲲补充道。

  《规定》要求电商平台内儿童化妆品经营者全面、真实、准确披露与化妆品注册或备案资料一致的化妆品标签等信息,并公示儿童化妆品标志——“小金盾”。

  按照《条例》规定,若电商平台经营者未依规履行实名登记、制止、报告、停止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等管理义务的,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2万元以上至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有权处以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围观点赞

全部加载完成 (0)
“食品级”纯属忽悠!儿童化妆品还有哪些坑?
未来网记者从京东方面获悉,按照京东POP店(即开放式店铺)目前的规则,一个店不允许开两个类目。如母婴店、玩...
长按图片下载保存 或 分享朋友圈/好友

转发神器
0点赞

在线咨询